日韩AV一中美AV一中文字慕,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信息公開

Information disclosure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信息公開 ? 社會責任/ESG報告

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度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報告

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7年度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報告

 

2017年,京能集團堅持“穩中求進、防控風險、強化融合、創新發展”工作方針,從服務保障首都功能需要的大局出發,切實履行政治、經濟、社會責任,深化推進企業社會責任的各項工作,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一、服務首都發展

(一)全力做好首都能源供應保障

一年來,集團經受了煤價上漲,火電效益下滑,燃氣電廠發電小時數下降等多重壓力,對京能集團當期效益和生產經營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我們又面臨著天然氣壓非保民、電廠環保改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等多重任務。面對復雜形勢和重重挑戰,集團上下頂住壓力、克服苦難,全年發電量達到817億千瓦時,電廠供熱量完成4675萬吉焦,供熱面積達到3.26億平方米,煤炭產量達到916萬噸。集團電力、熱力企業不斷強化組織保障,實施科學調度,圓滿完成了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保電任務,“保兩節、保兩會”以及其他重大政治活動的供電供熱重任,體現了首都能源企業的使命擔當,為確保首都能源安全可靠供應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扎實推進非首都功能疏解

集團全面落實首都“四個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主動疏解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產業。一是積極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按照京西煤礦退出計劃,在關停長溝峪、王平村兩座煤礦,化解煤炭產能180萬噸的基礎上,2017年平穩關停了木城澗煤礦,安置職工1724人,支出人員分流安置費1.56億元。二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產業,北京熱力拆除違建4060多平方米;京煤集團完成“開墻打洞” 疏解整治面積12.7萬平方米,分流人員10554人、商戶1123家,列入臺賬的67項任務全部完成。

(三)積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集團成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能源項目前期工作專項小組,編制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以京津冀、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冬奧會場地等為重點區域,全力推進能源項目發展。涿州-房山輸熱主干線如期貫通,涿州熱電1號機組按期投產,為涿州、房山兩地及時提供了優質的供熱保障服務;全力配合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建設,打造綠色低碳能源供應系統,建設完成了行政辦公區熱網工程及C2綜合物業樓屋頂光伏工程;張家口風電供熱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中,項目建成后將為2022年冬奧會清潔供熱創造條件;配合延慶區政府開展區域供熱專項規劃,積極引進河北綠電進京,著力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

(四)全面完成市國資委考核的7項重點任務目標

1.在首都電力、熱力供應保障方面:1)中南海及周邊地區供熱保障熱力管線,按計劃累計完成總工程量的51%。其中北池子大街、阜成門內大街至西安門大街接近完工。(2)鹿鳴山官廳風電場四期,2017年底完成了項目設計、勘察、主機招標工作,正在協調河北懷來縣政府辦理土地租用、電力公司辦理線路送出。由于土地、電力線路送出等外部客觀因素制約了工程進度,視同完成。(3)涿州-房山供熱工程輸熱主干線工程,超額完成目標。至2017年底,累計完成工程投資88.49%,工程全面貫通,投入供熱運行。

2.在清潔空氣方面:(4)最大限度壓減電力行業本地排污,至2017年底,京內燃氣電廠在滿足城市用電、民生供熱、應急調峰需要和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累計發電完成175億千瓦時,同比減少9.81%,完成政府下達的壓減電量計劃,減少本地排放任務。(5)推進燃氣(油)鍋爐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完成目標。至2017年底,北京熱力計劃改造工程已完工并投入運行,鍋爐污染物排放達到(DB11/139-2015)Ⅱ時段標準限值要求。清煤降氮完成改造330座鍋爐房1569臺鍋爐共8777.15蒸噸。華源熱力全部改造完成。京橋熱電施工已完成,設備調試及性能試驗已完成,項目整體已報請驗收。未來熱電完成了第二階段排放小于30mg/m3調試工作,已符合《DB11/139-2015》Ⅱ時段標準限值要求(80mg/m3)。上莊熱電能源中心58MW熱水爐低氮改造燃燒器與啟動鍋爐低氮改造全部完成,氮氧化物排放已達標。(6)優化能源價格整合補貼政策,至2017年底,華源熱力公司完成市內公司所屬全部燃煤鍋爐清潔化改造工作,已投入供熱運行,已配合提供了相關政策支持基礎數據資料。

3.在疏解整治方面:(72017年度京能集團拆除違法建設任務4060㎡,完成了北京熱力花家地供熱廠商業街1-10號房屋900㎡及海淀區清河三街723160㎡拆違,共計4060㎡,完成年度任務。

二、提升創新能力

(一)優化調整布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了電力主業轉型發展,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副中心建設、雄安新區、冬奧會等重大機遇,發展清潔能源項目。到2017年底,清潔能源累計總裝機達到858萬千瓦,占集團總裝機容量的42%,利潤貢獻率超過50%。編制了《關于京西煤礦退出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報告》,成立了轉型升級辦公室,專人專責,加快推進產業轉型發展。煤炭產業向內蒙古等資源富集的地區轉移發展。“騰籠換鳥”、改造升級,打造城市養老、健康醫療、文化傳媒、智能停車、節能環保等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新業態。在曹妃甸籌建智能停車華北制造基地,年度合同訂單超過了3億元,形成了產業規模。兩家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和五個養老院已投入運營。鑫華源地塊共有產權房項目已列入門頭溝區供地計劃。大臺新型城鎮示范項目、安全生產預控與應急技術研發實訓基地、國家大眾四季滑雪訓練項目,已相繼啟動。

(二)強化科技創新,保障企業轉型升級

全年科技創新項目獲得政府各類資金支持9704萬元,獲得專利授權157項,主導、參與編寫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15項,發表科技論文439篇,為企業實現轉型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大力推動數字化電廠、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智能熱網、余熱利用、分布式能源與智能微電網等科技攻關項目落地。源深節能的余熱利用取得突破,在集團燃氣熱電廠推廣應用,大幅提高了供熱效率,實現了余熱回收、減排節水一體化。高安屯和京西熱電建成了具有京能特色的數字化電廠,實現了節能減排、綠色發展。鑫華源自動碼垛系統等5項技術,參加了第二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取得了較好成績;自主研發的平面橫移、垂直循環、自走式車庫等新產品,已批量投放市場,產品競爭力強,市場前景廣闊。低氮燃燒器項目開展技術合作與引進,推出“邁夫特”品牌,實現低氮減排技術成果產業化,預計全年簽約收入突破7000萬元。“光伏并網用統一功率控制裝備及直流微網技術研究示范應用”、“斷層破碎帶軟巖巷道施工技術及動態安全監測技術研究”等六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加強管理創新,提升集團發展軟實力

集團將抓好管理創新作為促進提質增效、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不斷激發所屬企業和總部各部門強化管理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管理創新成果爭相涌現,對推動集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作用更加凸顯,管理創新上水平與發展邁向高質量的生動局面初步形成。2017年度集團系統34家控股企業共上報214項創新課題(同比增加30項),36家控股企業提交創新成果70項。集團22家控股企業的31項成果分別榮獲北京市管理現代化管理創新成果一、二等獎(一等獎11項、二等獎20項),集團公司第七次獲得北京市年度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優秀組織獎。在申報國家級管理創新獎項方面,2017年集團連續六年獲得國家級創新成果一、二等獎,并首年實現同時兩項成果榮獲國家級獎項。

三、保護生態環境

(一)積極開展“清煤降氮”和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投入33億元對供熱鍋爐房、燃氣熱電廠進行節能環保改造,大幅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投資16億元對燃煤電廠進行了脫硫脫硝、節水降耗、超低排放改造;投資30億元對內蒙古岱海4×600MW燃煤機組進行空冷綜合改造。“清煤降氮”工程每年削減燃煤87萬噸,減排氮氧化物2547噸,減排二氧化硫117噸,減排顆粒物63噸,為大氣環保做出了突出貢獻,社會效益顯著。

(二)貫徹落實環保法規,嚴明環保考核機制

2017年,加大對環保工作管理的深度、廣度,嚴格大氣污染物、廢水、固廢、噪音等所有污染物的管控,加強排污企業重點環保隱患的治理,加強空氣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貫徹落實國家、行業新出臺的各項環保法規,進一步嚴明環保考核機制,督促各企業主動開展環保管理工作,并總結管理經驗,對《環境保護工作管理辦法》、《空氣重污染現場處置方案》進行了修編。對43家二級公司,110家生產企業、項目部,進行了環保專項檢查,對運行的鍋爐進行了檢測,共發現問題424項,并制定了整改計劃。

(三)加強集團碳資產管理,組織企業參與碳交易工作

2017年集團參加碳交易企業共9家,碳排放量共800.53萬噸,分配碳排放配額共799.8萬噸,北京、深圳企業總剩余配額58.4萬噸;開發一類CCER項目10項,銷售三類CCER 共計34.12萬噸、一類CCER 8724噸,獲取減排收益212萬元。

四、堅持提質增效

(一)攻堅克難,經營發展取得良好業績

煤電企業面對困難形勢,努力降低煤耗,積極搶發電量,奮力開拓市場,保持了電力生產經營穩定。清潔能源通過自建、收購等方式加速發展,裝機容量達到集團總裝機容量的42%,為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和平抑利潤下滑發揮了關鍵作用。北京熱力大力開展設備檢修及消隱改造,持續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不斷提升供熱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圓滿完成了黨的十九大供熱保障任務。京煤集團利用疏解騰退空間打造的城市養老、醫療健康、文化傳媒等新產業初顯成效。昊華能源克服京西煤礦關停分流壓力,煤炭產能加速向外埠轉移,高家梁煤礦搶抓機遇,嚴控成本,創效益新高,紅慶梁煤礦穩步推進,具備投產條件,將進一步提升集團煤炭產能。房地產企業積極采取措施,土地儲備取得突破,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取得積極進展,項目銷售去化已見實效。金融企業積極為困難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主動協同營銷,取得良好效益。經過全體職工的不懈奮斗,集團總資產突破2628億元,實現營業總收入634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0.85億元,超額完成市國資委下達的經營考核目標任務,集團在做強做優做大的道路上邁出堅實一步。

(二)完善內控體系,做好風險防范

在內控與監督體系有效運轉的基礎上,2017年,集團以風險管理為重點開展了以下工作:

1.加強內控執行的閉環控制和持續改進,強化風險的過程控制。2017年集團組織所屬66家重要子企業開展內控評價,并對21家企業進行了現場檢查,對資金管理、采購管理、招投標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管理等風險比較集中的關鍵流程進行評價,梳理出內控缺陷663項,提出改進建議340條。

2.持續推進集團基建項目的全過程跟蹤審計。截至2017年底,集團已經開展的基建工程全過程跟蹤審計項目25個。通過工程跟蹤審計,一方面,建設單位的責任意識、風險意識以及企業領導人員的紅線意識有了較大提升,許多問題在審計過程中及時得到糾正和解決,不斷提升工程管理的規范化水平。另一方面,督促建設單位重視工程建設質量與投資造價控制,實現增效降造的目標

3.結合新形勢新要求,通過扎實開展經濟責任審計規范企業基礎管理。2017年,集團全面從嚴執行相關政策標準,加強內部協同配合,組織開展了7家企業、8位領導人員的離任、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將問題整改環節提前至審計現場實施階段,督促相關企業積極落實整改,有效化解了一些潛在的風險點,有效防范和規避了經營風險,也促進企業提高合規意識、規范經營管理。

4.貫徹落實市國資委有關工作部署,2017年,編制并下發了京能集團《關于全面推進法治國企建設的實施方案》和《關于在京能集團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綱要》,為集團進一步強化依法治企指明方向。

五、強化安全管理

京能集團始終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進一步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五落實五到位”和“三個必須”的理念,狠抓安全基礎建設和安全管理提升。一是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修編發布安全管理標準14項。二是持續開展隱患排查治理,消除隱患8365項;按“六個嚴查”“八個一律”要求,集中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整治可燃性彩鋼板、違法建設、三合一多合一場所等各類隱患2455項。三是開展發電企業  安全性評價,督促整改落實問題4910項。四是加強供熱管網消隱改造和應急搶險體系建設,優質高效地保障了首都重大政治活動期間的供熱保障任務。五是狠抓安全科技創新,推進安全與信息技術融合,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六是強化安全巡查,加大責任追究,保障生產運營安全。七是全面提升職工素質,加大培訓力度,持續夯實安全管理基礎。八是優化職工安全工作環境、強化職業病防治管理、保障員工職業健康。通過健全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落實安全責任和措施,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可控、在控,集團系統保持了平穩的安全生產局面,為集團公司全年生產經營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特別在十九大召開期間,集團認真貫徹中央、市委、市國資委黨委關于黨的十九大期間安全穩定工作部署,制定了周密細致工作方案,成立了主要領導掛帥的安全維穩領導小組,精心組織、嚴防死守。集團領導按照分工赴京內外企業開展拉網式安全維穩排查,深入班組和工地進行現場檢查,對重點企業、重點單位加強工作指導。集團生產和安全部門提前部署,對生產企業進行安全、消防大檢查,強化隱患的治理防范,對十九大期間必須進行的操作進行必要升級監護,加強保衛、消防、反恐工作措施,保持安全穩定生產局面,圓滿完成了十九大期間服務保障工作。

六、關愛職工發展

(一)推進民主管理,維護職工權益

集團全系統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全面落實,2017年共有47家企業通過職代會征集到職工提案615件,同意立案370件,會前落實64件,提案類別涉及生產、安全、經營管理、職工福利、素質建設、文體建設等,落實上屆職代會職工提案295件,占全部提案的74%,落實的提案都對職工進行了解釋和回復,保證了每份提案均有反饋。建立健全集團型職代會組織機制,規范選舉京能集團第一屆職工代表176人,建立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提案審查工作委員會等5個專業工作委員會,并于20182月初圓滿召開了京能集團第一屆一次職工代表大會,為全系統廣大職工參與集團民主管理和共謀改革發展暢通渠道。

(二)關心職工生活,打造和諧企業文化

    集團不斷強化“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企業價值觀,倡導和實踐“帶隊伍要帶心,員工工作要舒心,企業發展更要凝聚人心”的“三心”文化,真誠關愛員工,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積極做好困難職工幫扶、“兩節”送溫暖、勞模休養工作,實現了219人納入集團幫扶系統,127人納入市級幫扶系統,幫67人“脫困”,促進和諧勞動關系形成持續做好“八送”服務項目,全系統10.53萬人次職工享受到 “八送”工程的溫暖,各企業投入資金1061.4萬元。持續開展“京能杯”勞動競賽品牌活動,2017全系統7017人次參加,2200人次受到了表彰,獎勵金額72萬元,為企業發展、培養技術型人才提供平臺。持續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等活動,開展“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獎章評選表彰活動,不斷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共青團大力開展“與京能共成長?實現青春夢想”主題實踐活動以及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青年文明號創建、青年英語學習競賽等活動,為集團發展挖掘儲備人才。

(三)堅持共享發展,實現職工與企業共同成長

   集團現有在冊員工3.7萬人,均按規定享受社會保障和工作福利待遇。集團每年制定員工培訓計劃,對集團系統新入職員工進行入職培訓2期,參訓人數253,使新員工能夠更好的了解企業,更快融入企業;對系統三支隊伍進行職業生涯發展全鏈條培訓34.9萬人次,全年培訓投入1890萬元(不含熱力、京煤)。集團持續構建體系化員工成長發展體制,搭建系統性、全方位的人才培養機制,助力員工職業發展與職系晉升,為員工職業生涯打通上升渠道,受到了員工的歡迎和好評。

   

 

                                     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