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國際與京隆電廠緊密協作,指導京隆電廠計量節能中心成功開展節能專項檢查治理工作,近期對電廠#2機組(亞臨界直接空冷600MW機組)開展了電平衡分析試驗、水平衡分析試驗、再熱汽溫調整試驗、滑壓運行優化試驗等運行經濟性試驗項目,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生產試驗數據。同時,京能國際工作組成員深入廠內#1機組檢修工作一線,指導閥門內漏處理和保溫治理工作,并參加了鍋爐防磨防爆專項檢查。
京能國際工作組組織對#2機進行廠用電平衡試驗的同時,對#1機組的運行數據也進行了系統分析。依據1、2月份的廠內電能統計,對比兩臺機組設備耗電率與設計值間的差距,工作組發現部分系統設備的耗電率偏高,擬定了通過調整試驗挖掘現有節能潛力,再根據調整情況制定改造方案的兩步走治理思路。通過試驗,還檢查出部分計量表計需要校準,為今后準確把控系統設備能耗水平創造了條件。
通過對京隆#2機組開展吹灰工況和非吹灰工況的排汽裝置補水對比試驗,掌握了較為準確的補水數據(吹灰工況補水率2.025%,不吹灰工況補水率1.54%)。機組補水率偏高,說明機組閥門內漏問題較為嚴重,直接影響到機組運行經濟性。試驗后設備部按照要求對多處閥門開展系統檢查,查出高加疏水有多個閥門內漏較為嚴重。電廠已根據檢查情況,利用此次#1機組檢修對#1機組重點部位有針對性的開展了檢查治理,同時也做好了工作安排,確保在后續#2機組檢修中將發現問題徹底處理。
京隆兩臺機組投產以來,一直為鍋爐存在再熱汽溫達不到設計值且兩側再熱汽溫偏差大所困擾,此次京能國際工作組就此召集電廠發電部部長、專工和主值以上運行人員召開專題分析會,著重討論摻燒條件下制粉系統調整和汽溫調整問題,對汽溫調整的及時性和預先性提出了要求,并對如何判斷何種因素對汽溫和制粉系統產生的影響給出了建議。通過分析討論,使運行人員對問題的產生和調整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結合調整試驗,指導運行人員利用消旋風和燃燒器擺角,有效降低了再熱器兩側汽溫偏差,提高了再熱汽溫度。
4月20日22時40分至21日4時50分,京隆電廠在#2機組開展了滑壓運行優化試驗,此次試驗在2個負荷點,各2個背壓條件下進行,試驗表明,機組在500MW以下,兩閥全開(75%綜合閥位),機組經濟性最好。試驗后電廠熱控人員已按照試驗結果及時對電廠原有滑壓曲線進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滑壓曲線必將在以后的運行中發揮節能效益。
除了有計劃的在#2機組開展試驗,京能國際工作組還深入#1機組檢修現場,參與閥門治理檢查,對閥門研磨和封閉質量提出工藝要求。參與#1機組空冷島沖洗,對沖洗工藝流程提出規范性要求,定量控制沖洗進度和計量沖洗水量。參加#1鍋爐內部受熱面檢查,對于爐左屏再管排迎風面第一列管發現的結焦現象,開展專業分析。利用檢查汽機主汽閥的機會要求電廠拆除了汽機試運臨時濾網。
通過全面細致的試驗工作,嚴謹有效的數據分析,使工作組對電廠的節能前景有了更深刻地認識,隨著京隆電廠節能專項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電廠的節能管理水平正不斷提高,電廠的節能技術力量也得到了培訓。
對于發電企業,節能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此次工作的意義,不僅限于指導協助京隆電廠解決處理具體技術難題,而是協助其完善自己內部節能工作程序,進而能自發的系統的開展廠內節能工作。同時,京能國際作為集團電力生產運營的專業化管理平臺,也力爭通過在京隆電廠開展的節能專項治理工作,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導培養發電公司系統開展節能治理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上一條 :《河北京能涿州熱電新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通過專家評審
下一條 :岱海發電公司成功發行10億元企業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