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中美AV一中文字慕,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新能源缺口500億 各地打響補貼戰

2017-07-22 閱讀次數:4952 新聞作者:京能集團
受到歐盟“雙反”鉗制的中國光伏企業終于等到了一個好消息。7月15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國務院發布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提出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GW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GW以上——這一目標與此前國家能源局2012年印發的《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及的裝機容量上調了70%。

 

  受此利好政策的鼓舞,7月16日美國中概股太陽能板塊行情出現一輪爆發式上漲,光伏逆襲似乎已經在路上。然而數據顯示,到2015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所需的補貼尚有500多億元的資金缺口,在光伏熱中,分布式發電項目尤為引人矚目,各地紛紛打響了補貼戰。 

  政策頻頻利好 

  早在一個月前,光伏“國六條”剛剛誕生。6月中旬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將重點拓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電網企業要保障配套電網與光伏發電項目同步建設投產,優先安排光伏發電計劃,全額收購所發電…… 

  “國六條”出臺時,業界一片歡呼。“上網電價及補貼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這至少讓我們對于投入回報有一個信心預期。”一家江西的光伏企業業務部門負責人表示。 

  據他介紹,他們主要從事光伏組件和光伏電站業務,從2013年初至今,受歐盟“雙反”案件的影響,2012年談好的兩個輸往土耳其的項目都陷入停滯,他們眼下唯有寄望開拓國內的市場。 

  “有了一個補貼預期,光伏電站的運營企業甚至可以將資產進行證券化,讓投資有進退的渠道,這也能夠分攤投資的風險。”上述負責人表示。 

  與“金太陽”的項目制補貼模式不同,“國六條”提出“按度補貼”的思路。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電價補貼政策預計8月份會出臺。 

  在5月中旬的上海光伏展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對外表示,當前關于分布式電價尚處于討論中,該所的建議是應分三類設度電補貼:工商業用戶補貼0.2元/度,大工業用戶補貼0.4元/度,居民、醫院、學校以及農村等享受優惠電價用戶補貼0.6元/度。 

  光伏行業協會人士表示,在分布式發電方案出臺前夕,圍繞著定價問題還在進行著最后的博弈。“目前有消息稱,補貼價格將從0.35元提高到0.45元。” 

  此外按照規定,新上光伏制造項目應滿足單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18% ,但目前行業平均單晶電池轉換效率為18.8%左右,多晶硅在17.3%左右。一部分企業可能會被硬性淘汰掉。 

  分布式能源躍進 
  記者注意到,在大量的政策供給中,分布式能源項目成了重中之重。 

  《意見》中明確落實了分布式光伏發電全部電量將納入全社會發電量和用電量統計,作為地方政府和電網企業業績考核指標。 

  此前國務院印發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首次專辟一節提出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要求到2015年建成1000個左右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這意味著分布式能源已成為中國能源戰略的關鍵一環。 

  “分布式能源因其靠近用戶、梯級利用、一次能源利用效率高、環境友好、能源安全可靠等特點,是兼具節能、減排、安全、靈活等多重優點的能源發展方式。”新奧集團智能能源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國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能源需求仍面臨剛性增長。“同步進行的區域總體規劃和分布式能源規劃,將使建設更多的區域型或大規模的分布式能源系統成為可能,為實現能源體系變革和節能減排目標提供更有利的條件。” 

  面對分布式能源發展的利好前景,國內外眾多企業早已開始試水分布式能源,涌現出新奧集團、雙良節能、中國華電、施耐德等一大批致力于推動分布式能源建設的清潔能源企業。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縱觀我國目前的用能形式,分布式能源雖受到熱捧,但沒有出現“躍進”式發展態勢。 


  業內人士指出,分布式能源必須因地制宜,綜合各種因素,設計出產業化綜合方案。上述新奧負責人進一步解釋,從國內分布式能源供應系統建設及應用情況來看,供能企業大多依賴單一能源,多會選擇天然氣、太陽能、風能中的一種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而單一解決方案的缺陷使得分布式能源發展受到地域、環境、成本等方面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在供輸方面,分布式能源發電上網、并網、配電均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分布式供應與集中式供能之間調配困難,從而難以彌補分布式能源不穩定的缺點。 

  7月初,首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態園國際合作(EPIC)聯席會議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召開,該會議重點探討了青島中德生態園應用的泛能網技術。它將各種能源和信息流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高效的能源利用系統,不僅針對傳統分布式能源供能不穩定等問題提出了解決之道,且基于多種類分布式能源站,提出了一攬子能源解決方案。 

  “與傳統分布式能源系統相比,泛能網更能夠實現與國家電網、市政燃氣、市政熱力等主干網絡之間的智能化調度,將信息網、能量網和物質網合成智能協同網,通過氣、電、熱等能源的梯級利用和智能協同,呈現出能源清潔生產、供需互動、互補調峰、高效利用、節能減排的園區能源利用新模式,從而消除行業豎井和企業圍墻。”新奧負責人表示。 

  補貼體制待建 

  即使突破了技術桎梏,分布式電源依然面臨著體制障礙。 

  最大的問題就在于補貼資金。按照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趙玉文的披露,2012年我國的可再生能源基金有財政部的專項資金約100億元,電價附加約為200多億元。即使按照“十二五”規劃目標,到2015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所需的補貼資金不少于1000億元,但以目前的補貼水平,到時將有500多億元的資金缺口。 

  不過看到了分布式發電的商機,近期各地政府紛紛打響了分布式發電補貼的“價格戰”。 

  以桐鄉市為例,其開出的條件是桐鄉市提出對裝機容量0.1兆瓦以上的示范工程項目實行“一獎雙補”,即首先對實施項目按裝機容量給予每瓦1.5元的一次性獎勵;其次是政府對光伏發電實行電價補貼。 

  目前披露出的最高補貼價格來自嘉興光伏產業園,對于園區內個人分布式項目的補貼達到2.8元/千瓦時,整個補貼將持續三年,逐年下降0.5元。 
  這一補貼力度的引資效果驚人,該園區一舉簽下總投資折合130億元人民幣的12個項目,其中外資8個,總投資3.2億美元,內資4個,總投資110億元人民幣。 

  嘉興新能源技術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受分布式發電項目政策預期的利好,項目增量很快,而且回報預期也比較樂觀。“目前的成本大約在1MW1000萬元人民幣左右,按照現行的上網電價和補貼政策,5~6年內就能夠收回成本。” 

  “在當前條件下,需要政府部門進一步明確激勵機制,設法對分布式能源項目給予財政稅收等政策優惠,通過靈活的市場手段來激勵電網公司積極參與分布式能源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有業內人士如此總結。
上一條 :國家能源局:下半年我國能源供需走勢將趨緩 下一條 :發改委完善兩部制電價用戶基本電價執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