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中美AV一中文字慕,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政策提出打通電力外送通道 內蒙古“差別化”政策落地

2017-07-07 閱讀次數:4940 新聞作者:京能集團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任亞平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會在近期出臺針對內蒙古的差別化產業政策,有望將內蒙古定位為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這一提法在6月26日頒發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得到了證實。《意見》從差別化產業政策、財稅政策、金融政策、投資政策、國土資源政策、工資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根據國家產業布局和專項規劃優先在內蒙古布局建設具有比較優勢的煤炭、電力、煤化工、有色金屬生產加工等項目,在項目核準、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  

窩電有望緩解  

  據內蒙古自治區經信委向本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內蒙古現有外送通道10條,外送電能力2620萬千瓦,其中蒙西地區5條,外送能力1410萬千瓦;蒙東地區5條,外送電能力1210萬千瓦。  

  目前,蒙西電網供大于求,部分火電裝機富余,風電出力受阻。截止今年4月底,電源裝機4005.68萬千瓦,蒙西電網最高供電負荷1600萬千瓦,外送電最高負荷390萬千瓦,因風電場出力的不可控性,電網富余電源裝機約640千瓦。根據蒙西電網機組計劃投運和地區用電負荷增長預測,預計2011至2013年電源裝機平衡呈現從盈余到不足的情況。其中,2011年電網盈余裝機340萬千瓦,2012年電網基本平衡,缺少裝機90萬千瓦,2013年缺少裝機400萬千瓦。  

  而從蒙東電網來看,蒙東地區電力以外送遼寧為主,但目前供大于求,形勢嚴峻,蒙東電網大機組年利用小時數逐年降低。“十一五”期間東北電網裝機容量增加4584萬千瓦,年均增長15.4%,用電量年均增長11.5%,裝機增速是用電需求增速的1.34倍。同時,東北電網全網風電容量比重從“十五”末的基本空白到“十一五”末的11.72%,其中蒙東電網和吉林發展最快。目前,東北電網電力、電量由各省區之間自行平衡,東北電網公司協調力度有限,省間利益疏導乏力,電力資源無法在全區域間優化配置。  

  資料顯示,國網在“十二五”的‘三縱三橫’特高壓規劃中有‘三縱一橫’四條特高壓起于內蒙古,另規劃了錫盟—江蘇、蒙西—江蘇、呼倫貝爾—山西三條直流工程。《意見》提出,要優先安排建設內蒙古電力外送通道,加快蒙西、呼倫貝爾等煤電基地至華北、華中、華東、東北輸電通道前期工作,研究論證錫盟至南京等長距離大容量高電壓等級輸電通道建設。據國網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呂健此前向本報記者介紹,錫盟—南京1000千伏交流工程的前期工作已經全部完成,環評報告已于5月底上報內蒙古自治區。  

  呂健表示,“三縱一橫”交流工程和3條直流工程總輸送能力6250萬千瓦,相當于外運煤炭2億噸,并且規劃中明確實行“風火打捆外送”,風電比例20%以上。到2015年,如果上述規劃全部實現,內蒙古的外送電力將達到9360萬千瓦。  

多項政策利好風電  

  “十一五”期間,內蒙古風電產業裝機迅速增長,截至2010年底并網容量1000萬千瓦,占全國風電并網裝機的32.3%,帶動了風電設備制造產業發展和相關制造研發,同時也為風電大規模集約化發展積累了經驗。但電網容納風電的極限問題始終是內蒙古風電發展規模的首要問題。  

  據內蒙古能源局向本報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內蒙古風電技術可開發容量為3.8億千瓦,就地消化十分有限,遠距離輸送、納入大電網的規模和進程就十分重要。  

  根據內蒙古年初下發的《內蒙古“十二五”風電發展及接入電網規劃》和《內蒙古風能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根據電力市場、電網接入條件、調峰能力、風電運行棄風情況實施風電年度建設計劃管理,并提出引進負荷與風電開發掛鉤聯動的措施,既增加用電負荷,也多吸納風電,目前風電企業積極構建發電與用電一提模式,實現可再生能源發展與高載能產業發展結合。如目前中電投集團擬依托在蒙東霍林河地區煤-電-鋁一體化項目,和鋁加工園區構建微型電網,與大電網解網運行,可使風、光電比例提高到30%以上。  

  《意見》指出,要鼓勵利用火電輸出通道外送部分風電,擴大電網接納風電規模,配套建設調峰電源,統籌制定風電消納方案。據了解,目前呼和浩特抽水蓄能電站已啟動,并計劃于2013年投產。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規劃,“十二五”期間內蒙古將建設包頭市、烏海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等地區抽水蓄能電站,投產和在建抽水蓄能電站將達300萬千瓦以上,相應可吸納風電1000萬千瓦。 

  據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介紹,內蒙古自治區的風能資源主要集中在沿中蒙邊境的偏遠地區的旗縣,自治區已投產和規劃的“十二五”末3300萬千瓦風電裝機80%集中在這一區域。風電以及風機制造已成為這些偏遠貧困地區的主要產業和稅收來源,但在國家增值稅轉型和風電企業所得稅改革后,風電企業5年內幾乎在地方不體現稅收。對此,內蒙古提出要以風電開發企業給地方分利高低為標準作為項目中標依據,建立長效的以工補農機制。  

  對此,《意見》也提出要制定促進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行業發展的上網電價,加大中央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支持力度。將符合條件的公益性建設項目國債轉貸資金全部改為撥款。鼓勵中央企業在內蒙古的分支機構變更為獨立法人,實行稅收屬地化管理。同時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加大生態補償力度,完善風電產業稅收政策,促進風電發展。  

跨區水權交易試點促煤化工發展  

  2010年初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煤直接液化、煤間接液化、煤制乙二醇等5大類煤化工示范工程項目進展順利。《意見》提出,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依據國家規劃適度發展煤化工產業,優先布局升級示范項目,適時推進產業化;建設油氣生產加工基地,在符合國家天然氣利用政策和統籌全國天然氣供需的前提下,增加當地利用天然氣規模;根據水資源條件有序發展鹽堿、煤焦油深加工等優勢化工產業,延伸后續產業鏈;發展鋁電聯營,支持高鋁粉煤灰資源綜合利用,推進銅、鉛、鋅等有色金屬采、選、冶一體化建設,實現資源就地高效轉化。  

  《意見》還提出,要推進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一體化發展,輻射帶動內蒙古西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大內蒙古東部地區開發開放力度,進一步融入東北及環渤海經濟區(圈),主動承接輻射帶動和產業轉移。優化興安、赤峰、錫林郭勒等地區的水煤資源配置,有序發展煤電、煤化工、有色金屬加工、裝備制造、農畜產品深加工等產業。  

  對于內蒙古發展煤化工產業用水需求的質疑,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主任梁鐵成在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就曾表示,內蒙古多年來將黃委會引黃河水的指標幾十億噸水資源引黃灌溉、大水漫灌,浪費很大。現在農業實行精細化管理,自治區將節約下來的水資源做水權置換——巴彥淖爾和鄂爾多斯就在做水權置換——從而實現工農業互相反哺,形成良性循環。  

  《意見》也提出,要建立健全節約用水和水資源保護機制,加快水權轉換和交易制度建設,在內蒙古開展跨行政區域水權交易試點。梁鐵成認為,內蒙古東部水資源富集,需要上馬水利工程設施加以利用。“現在內蒙古水資源支撐“十二五”工業經濟的發展有保障,但要利用好內蒙古包括水資源在內的資源,根據產業合理布局,有序、可持續地發展煤化工”梁鐵成說。
上一條 :我國能源消費增速放緩 報告稱去年增速僅為4.7% 下一條 :天然氣實現網上公開交易 市場化改革再下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