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中美AV一中文字慕,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電監會發布《電能交易基本規則》

2017-12-03 閱讀次數:9933 新聞作者:京能集團
  國家電監會11月30日公布了《電能交易基本規則(草案)》(以下簡稱《規則》),并公開征求意見,這也是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8年來第一部系統化的電力交易管理法規。 

  相關專家指出,電力體制改革最關鍵的便是理順價格機制,發電企業競爭上網,電能采取市場化方式交易。《規則》明確提出了電力跨省區交易、發電權交易以及大型用戶直購電交易的規范和管理辦法。與此前相關文件相比,《規則》中沒有“試行”、“試點”等字眼,聯系此前公布的《輸配電成本監管辦法(試行)》,直購電交易將獲得可執行的制度基礎,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也有望在“十二五”期間進入實質階段。 

  電力市場化改革停滯5年 

  “雖然是千呼萬喚,但《規則》的出臺相當不容易,說明國家已經為電力市場化改革做了足夠鋪墊。”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說。 

  2002年,我國提出“廠網分開、輸配分開”的改革方向,正式開啟電力改革,2005年,原國家電力公司被拆分成現在的五大發電集團和兩大電網。 

  在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分開后,大型用電企業直接向發電企業購買電能即“直購電”模式,被管理部門視為改革的探路石。但自2004年國家發改委和電監會推出《電力用戶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試點暫行辦法》,電監會在2007年的《中國電力工業市場化改革的問題及展望》和2009年的《關于完善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只是對試點措施修修補補,電力市場化改革整體陷于停滯。 

  來自電監會的資料顯示,自2009年對“直購電試點”辦法做最后一次修改,至今僅批復了6項直購電試點案例,一位用電企業負責人直言,“輸配電價過高、電量分配不合理,直購不劃算”。 

  昂貴電網卡住改革 

  輸配電價過高被認為是影響“直購電”開展的關鍵,但這個價格始終是筆糊涂賬。 

  電力用戶從發電企業購買電能后,需要通過電網傳輸,輸配電成本就是傳輸過程中的“過網費”,上網電價與“過網費”相加即為用戶最終需要支付的電價。根據電監會的統計,2009年,我國主要電網企業輸配電成本合計3479.53億元,其中國家電網2681.14億元;南方電網798.39億元。 

  如此巨大的數字是如何產生的?電監會日前發布《2010年一季度西北區域電網企業輸配電成本情況通報》,其中一組數字耐人尋味,在輸配電成本構成中,第一大成本為折舊,占比為28%,第二大成本是“其他費用”,占比高達19%,薪酬、材料費、輸電費等費用均居其后。 

  “從近年來中電聯(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陸續公布的數據看,‘其他費用’這項說不清的開支永遠是電網企業的第二大成本。” 宋智晨說,“電網企業包含了太多此類說不清的成本,導致輸配電成本無法下降,市場化的直購電改革也就卡在了這張昂貴的電網上”。 

  宋智晨說,《規則》的出臺一定是以輸配電成本透明化為基礎的,而電監會11月23日出臺的《輸配電成本監管辦法(試行)》正是對癥下藥,電力監管機構將對電網企業輸配電成本核算、支出范圍、成本數據等實施監管,電網企業則必須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電改將在“十二五”加速 

  從電力市場化改革大局來說,大用戶直接向發電企業購買電能并非終點。此前,在發改委批復3省區直購電輸配電價時,電監會市場監管部有關負責人就曾表示,允許發電企業與用電企業直接交易,建立雙向談判機制,能打破電網公司的壟斷,“這件事是一定要做的,除非中國不走電力市場化道路,繼續實行分電量、批電價的管制”。 

  宋智晨表示,從電力行業發展現狀看,實現“輸配分開”仍需較長時間,但是從《輸配電成本監管辦法(試行)》到《規則》的出臺,表明了國家對“十二五”期間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重視程度,“預計從明年開始,電力交易改革方面就將有大動作”。 

  “從客觀條件看,目前通脹壓力較大,國家不能上調居民消費電價,但發電企業連年虧損也是現實,推進市場化改革降低發電企業成本、厘清輸配電成本,擠出上網電價的上調空間是當務之急。”宋智晨說。
上一條 :我國在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近4200萬千瓦 下一條 :2016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涉及電力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