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中美AV一中文字慕,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十二五”煤化工產業要實現發展模式轉變

2017-11-29 閱讀次數:9384 新聞作者:京能集團
  “十一五”我國煤化工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量大幅度提升,傳統煤化工產品焦炭、電石、煤制氮肥和煤制甲醇的產量產能已穩居世界第一,現代煤化工蓬勃發展,技術進步顯著,發展前景受到國內外投資者高度關注,成為各地投資熱點。“十二五”我國煤化工產業面臨怎樣的形勢?發展思路怎樣?應主要采取哪些政策措施?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就上述問題對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簡稱中咨公司)石化輕紡發展部副主任劉曉彤進行了專訪。 

  中國經濟時報:如何看待“十二五”煤化工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劉曉彤:“十一五”期間,煤化工產業發展突出表現為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傳統煤化工產品產量、產能大幅度提高,產能全面過剩。據統計,2009年焦炭產能4.4億噸,產量只有3.45億噸,產能閑置近億噸;電石產能2200萬噸,產量只有1500萬噸,產能利用率只有68%;甲醇產能2735萬噸,產量1133.4萬噸,裝置開工率僅41.4%。 

  二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煤化工技術取得重大進展,技術進步成就顯著。“十一五”我國現代煤化工技術在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和自主開發技術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多種大型清潔煤氣化技術成功進行產業化,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煤化工技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大生產。這些現代煤化工技術經大規模商業化運營驗證后,將為我國煤化工產業發展奠定技術基礎。 

  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傳統煤化工產業長期粗放型發展模式積累的矛盾和問題比較突出,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產業結構調整不理想;二是部分富煤地區忽視資源、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承載力,盲目規劃項目,布局分散,資源利用(配置)不合理,區域生態環境存在潛在的風險;三是國家煤化工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相關產業政策遲遲沒有出臺,產業發展缺乏統籌規劃,產業發展定位不明、發展目標不清晰。 

  展望“十二五”,煤化工產業面臨的發展機遇主要是: 

  1.在當前國際油價居高不下,我國原油資源短缺、煤資源相對豐富的情況下,發展煤化工產業,對發揮煤炭資源優勢,補充國內油、氣資源不足和滿足對化工產品的市場需求,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符合我國長遠利益。 

  2.目前,我國正在推進城鎮化和工業現代化,社會發展和工業進步對煤化工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各種煤化工產品,包括替代能源產品的需求量均將保持穩定的上升趨勢,具有廣泛的市場需求。 

  3.世界已進入能源和化工原料多元化的時代,以煤炭為原料生產化學品和通過轉化生成高效潔凈能源(電力、燃料油等)技術的不斷進步,將使煤化工與石油和天然氣化工形成并列競爭的趨勢,煤化工在各項成熟技術的支撐下,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當然,也面臨以下挑戰,主要是傳統煤化工產品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低,布局分散,多數企業競爭力不強,產業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影響產業健康發展。 

  其次是低碳經濟正成為新一輪國際經濟的增長點和競爭焦點,其核心是建立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發展模式。煤化工產業能耗高、資源消耗高、二氧化碳排放多,產業發展面臨資源、環境的約束和節能減排的壓力。 

  此外,現代煤化工在世界范圍內沒有完全成熟的科學技術和成功的工業化發展經驗可以借鑒,需要探索、驗證,發展前景存在不確定性。 

  中國經濟時報:應如何確立“十二五”煤化工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 

  劉曉彤:我以為,鑒于煤化工產業結構調整任務艱巨,現代煤化工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十二五”煤化工發展的總體把握以“穩妥推進,適度發展”為宜。 

  對傳統煤化工產業,繼續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以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優化原料路線,節能、降耗、減排為目標,提高工藝技術水平;同時,大力促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通過上大壓小、產能置換等方式,優化產業布局,利用技術進步逐步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實現傳統產業升級和發展模式轉變,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 

  繼續有序推進現代煤化工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建設,同時在具備資源、環境條件的地區,適當布局以煤氣化為基礎的煤化工多聯產系統示范工程,如煤基甲醇—燃氣聯合循環發電(煤基多聯產IGCC系統)加二氧化碳捕集系統(CCS)等,試點能源—化工—環保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探索現代煤化工的發展模式。 

  煤制油作為一種煤炭利用方式,其能量轉化率及資源利用率較低,產生一噸油品需消耗約4噸煤、10噸水,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很大。因此,煤制油只能作為國家應對不時之需的戰略性技術儲備,不宜作為產業化發展方向。 

  煤制天然氣能量轉化率較高,從目前發展情況看,在煤資源富集地區,利用褐煤、高硫煤等低質煤種,少量布點發展煤制天然氣,對于緩解天然氣供應緊張局勢有積極意義。煤制天然氣的發展要納入國家天然氣發展規劃,統籌考慮。 

  煤制烯烴在經過工業化驗證后,有可能具備產業化條件,可在“十二五”后期布局適當發展。煤制烯烴和甲醇(進口)制烯烴總體上作為滿足國內烯烴需求的補充,產業布局應與國家乙烯規劃銜接,統籌考慮。 

  中國經濟時報:具體來講,應主要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劉曉彤:1.盡快制定、出臺煤化工產業發展政策和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產業定位,明確發展方向和中長期目標。 

  2.鑒于現代煤化工項目占用資源多、投資規模大、環境影響大,為確保產業有序發展,應繼續加強煤化工項目管理,提高準入門檻,從嚴核準項目。現代煤化工項目(包括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氣等)均應由國家宏觀調控部門核準。 

  3.試行大型煤化工項目選址招投標制度,從宏觀層面確保大型項目布局的合理性和國家規劃的嚴肅性。 

  4.煤制烯烴的發展應優先考慮為中西部地區發展化工產業提供原料,優先考慮以乙烯法聚氯乙烯替代部分電石法聚氯乙烯,優化原料路線,節能降耗。 

  5.關注煤化工技術發展(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甲醇經濟)對石化產業發展的影響,統籌考慮石化產業與煤化工產業長遠發展,在近中期規劃中留有余地。 

  6.在現代煤化工示范工程投產、穩定運行一個時期后,盡快組織示范工程全面總結,評價技術的先進性、可靠性,確定資源消耗指標,考核經濟效益,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評價煤化工產品能源利用效率和二氧化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夯實現代煤化工產業化發展的技術基礎。
上一條 :我國前10個月投資1700億于清潔能源建設 下一條 :電監會:2012年10月清潔能源發電收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