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中美AV一中文字慕,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2025-05-05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國家能源局召開三季度全國能源形勢發布會

2018-11-12 閱讀次數:44111 新聞作者:京能集團
      10月30日,國家能源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前三季度能源形勢,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和12398能源監管熱線投訴舉報處理等情況,并解讀《關于加強電力行業網絡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袁民主持發布會。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前三季度,我國能源消費繼續回暖,供給質量不斷改善,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能源轉型持續推進,主要指標好于預期。 

  電力消費增速創六年新高,電能替代上拉用電增速2.6個百分點 

  據介紹,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能源消費較快增長:煤炭消費持續回暖,電煤占煤炭消費總量的比重約為53.9%,比去年同期提高約2.3個百分點;石油消費相對平穩,石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3.4%左右,增速與去年同期持平;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16.7%左右,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0.8個百分點;電力消費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8.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創6年來新高。 

  在能源消費量保持增長的同時,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也得到進一步優化。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比重較去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三產和居民生活合計用電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電能替代助推終端用能結構持續優化,上拉用電增速2.6個百分點。新興產業和裝備制造業用電增速持續高于制造業用電增速。 

  全國新增煤電裝機同比減少近4成,棄風棄光率同比分別下降4.7%和2.7% 

  前三季度,我國能源供給質量逐步提高。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表示,前8個月,我國累計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約1億噸,完成全年任務的67%。煤炭優質產能加快釋放,煤炭供應和價格總體穩定。化解煤電過剩產能深入推進,有關地方和企業全面梳理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排查能效和環保不達標機組,落實2018年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預計將提前完成“十三五”淘汰關停落后煤電機組的目標任務。前三季度,全國新增煤電裝機同比減少近4成。 

  “前三季度,在化解煤電過剩產能和用電快速增長雙重帶動下,全國發電設備利用率結束連續六年下降的局面,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比去年同期增加94小時。”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說。與此同時,各地優化可再生能源發電調度,令新能源消納空間持續擴大,全國棄風棄光現象得以明顯緩解。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進一步介紹,前三季度,全國棄風電量222億千瓦時,同比減少74億千瓦時,棄風率7.7%,同比下降近4.7%;棄光電量40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1.3億千瓦時,棄光率3%,同比下降2.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有27個省(區、市)棄風率在5%以下,其中16個省(區、市)無棄風限電情況發生,棄風率超過5%的內蒙古、吉林、甘肅和新疆4省(區)棄風率同比下降;有22個省(區、市)無棄光限電,6個省(區)棄光率在5%以下,棄光率超過5%的只有甘肅、新疆、陜西3省(區)。 

  煤電交易電價比上網電價降低0.03元/千瓦時 

  水電、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價下降0.06~0.08元/千瓦時 

  全國電力市場交易電量同比增長24.6% 

  又訊 在10月30日國家能源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表示,電力體制改革試點全面鋪開,上半年,全國電力市場交易電量累計802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6%,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4.8%。 

  據介紹,省級電網實現輸配電價改革全覆蓋。跨區跨省可再生能源電力現貨交易試點深入推進。售電側市場競爭機制逐步建立,分三批推出320個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上半年,全國電力市場交易電量累計802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6%,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4.8%。跨區跨省市場化交易電量同比增長32.6%,煤電交易電價比上網電價降低0.03元/千瓦時,水電、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價下降0.06~0.08元/千瓦時。華東、華北、南方區域市場交易電量合計占全國70%以上。 上一條 :兩部委印發《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年)》 下一條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 首批納入1700余家發電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