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近日,京能國際在北京以視頻形式召開2020年度業績說明會。公司董事會主席張平、總裁朱軍、副總裁劉東升、副總裁黃慧出席會議,約30家機構分析師、投資者、媒體參加了會議。
會上,與會高管團隊分別介紹了2020年京能集團入主后公司發展經營情況的變化、2020年的業績和發展經營情況、行業動態及公司“十四五”規劃與2021年發展經營舉措。2020年京能國際實現總資產260.88億元,收入21.49億元,利潤總額3.44億元。幾組數據,體現了時代的機遇和企業的內力,也昭示著能源產業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十四五”時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國家將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對于京能國際而言,這是能力與責任的一場大考。一年來,京能國際為實現“一流的國際化清潔能源生態投資運營商”奮斗目標,重塑戰略發展規劃、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經過一系列優化調整,公司業務拓展步入正軌、內部治理日臻完善,生產經營健康穩定,全年業績扭虧為盈,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順勢雙循環,實現雙驅動。
當前,中國正處于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圍繞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京能國際把握機遇,大幅提升境內業務規模,穩步推進境外業務,實現境內境外業務的雙輪驅動。
境內業務方面,京能國際依托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建設規劃,在西北、東北、內蒙古、西南等地,加快推進風光儲一體化基地項目開發,加快西藏相關流域的水電前期工作,實現規模化優勢;圍繞現有電站周邊拓展新能源項目,實現協同優勢;與江西電建、中車株洲所、中國海裝、隆基清潔能源、上能電氣、晶科電力、特變新能源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形成產業鏈整合優勢。經過一年多的市場開拓和資源儲備,目前京能國際已鎖定的意向并購項目超過300萬千瓦,自主開發項目儲備資源超過1000萬千瓦,為公司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境外業務方面,京能國際采取與國際市場經驗豐富的新能源企業合作的方式,抱團出海,深耕澳洲,開拓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能源市場。2020年,京能國際的境外項目洽談總量突破200萬千瓦,正在加快開展境外清潔能源產業的多區域布局。目前,在澳洲市場上,沃拉30萬千瓦光伏項目取得當地投資審批,完成股權交割。另外,京能國際持續推進越南、孟加拉、西班牙、意大利光伏與風電項目,按其境外戰略發展規劃,在2025年以前,預計實現境外裝機300萬千瓦的戰略目標。
除此之外,京能國際積極開拓新的業務方向,在能源產業數字化機遇下,圍繞綜合能源和電能交易業務,加快籌備智慧能源業務專業公司。大力推進以大數據為核心的綜合能源服務和能源互聯網業務,探索儲能、充電樁、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虛擬電廠、智能微電網技術,布局京津冀、長三角和大灣區需求側能源市場。一條由京能國際重點培育、建設,集智能化、數字化手段管理,多種能源的生產、傳輸、使用,匹配和預測用戶能源需求的智能化清潔能源產業鏈正在逐漸成型。目前,京能國際已中標北京懷柔中科院高能所10兆瓦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隆基浙江工廠17兆瓦BIPV項目,啟動了江蘇、天津、浙江、安徽廣東等地分布式能源項目,儲備資源超過30個,裝機總規模達到30萬千瓦。
穩健資本結構,實現價值創造。
在新能源時代,要積極轉換現有的思維模式,才能不斷適應行業的飛速發展。同樣,新的思維模式也需要有新的資本結構,以提升運作效率,實現價值創造。
2020年,是京能國際涅磐重生的一年。京能國際前身是“熊貓綠能”,其第一大股東為國務院國資委直屬企業招商局集團。2020年2月,北京市國資委旗下的京能集團入主“熊貓綠能”,之后更名為“京能國際”。截至2020年底,京能集團持股32%為第一大股東;招商局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約16.67 %為第二大股東;青島城投與中國華融各持股約13.59%為并列第三大股東。
眾所周知,發電業務是一種資本密集型業務,而京能國際在京能集團的賦能下,融資能力大幅提升。2020年,京能國際利用京能集團信用優勢,與國內外數十家大型金融機構建立并深化合作關系。積極探索和利用多元化融資工具,廣泛拓展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撬動市場資金,支撐公司主業高速發展。截至2020年底,京能國際資產負債率78.3%,比2019年下降了7.4個百分點,公司財務狀況不斷改善。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京能國際就完成了治理結構的優化,并以提質增效、降本增收為目標,實現了業績扭虧為盈,這不僅凸顯了管理層短時間內的管理能力、整合能力,更彰顯了管理層改革創新和積極進取的決心。
擁抱新機遇,迎接新挑戰。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新能源產業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下的爆發之年。中國能源發展方向將以清潔低碳為主,這也意味著,以太陽能、風能等為主的清潔能源替代將迎來發展的風口期。
在此背景下,從事太陽能發電站業務為主的京能國際也迎來新機遇,即順勢而為,開拓清潔能源主業;乘勢而上,推進能源技術創新,打造智慧能源系統;因勢而謀,在能源市場化的背景下,拓展能源服務業務;審勢而行,在能源業務對外開發的便利中,布局國際能源產業。
為充分把握機遇,京能國際在能源業務上形成了以“自主開發為主,合作開發和并購為輔”的發展思路。具體策略方面,京能國際繼續堅持境內境外雙輪驅動,同時加大科技投入,以智慧能源為方向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
2021,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東風正勁,京能國際在清潔能源的大航道上,以夢想為岸、以奮斗作槳,帆滿舵穩、乘風起航,未來可期。
隨后,公司與會高管團隊就市場較為關心的熱點問題一一作答,京能國際2020年度業績說明會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