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封閉式生產管理、精細化組織管理、完善的生產預案......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作為首都重要能源生命線,京能集團抗疫保產兩手抓,確保疫情防控與安全保供兩不誤。
京能集團所屬清潔能源集團承擔著保障首都電力能源供應重任。其中,京西熱電廠是北京最大的熱電中心——西北熱電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裝機容量為1307兆瓦,年發電量可達58.81億千瓦時,供熱能力919兆瓦(供熱面積1800萬平方米),每年可為兩百多萬家庭提供清潔電力,滿足20萬戶家庭的供熱需求。
和往常相比,位于石景山的京西熱電廠安靜了不少。5月2日,電廠就進入了封閉管理的狀態。公司生產的一線陣地——發電部首當其沖。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情況下,49人的團隊回歸崗位,吃住在廠區,24小時嚴守能源供應“生命線”。
“運行一線是我們廠的支柱,他們一旦出問題,機組將無法運轉。”京西熱電副總經理李永剛介紹說。因此,五一假期還沒過,京西熱電就提前制定了保電方案,對重要操作實行升級監護,為封閉管理做足準備。電廠還做了封閉前動員,除了做好對員工,尤其是“留宿”員工的服務保障外,也對員工家屬進行了慰問、安撫,免除員工的后顧之憂。
這些天來,發電部部長于濤的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自2020年疫情開始以來,于濤已經習慣了封閉在廠保生產的生活,最長的一次長達三個月。“身為一名電力工作者,早就有這種覺悟。”于濤說。和他一樣,整個發電部忙而不亂,整個部門采用五班三運轉方式值守,按照疫情防控期間生產運營應急方案,井然有序地調配人員到崗,有序進行設備巡查、缺陷治理等工作,全力確保機組安全穩定運行,做到了搶抓生產,“安”字當頭。
主控室被稱為發電廠的“中樞神經”,也是發電部的主要工作場所,在這里,他們對機組進行啟停、監控等操作。平時,主控室采用工作票制度,一張工作票從簽發到許可要經過四重審核,確保了出入人員的“可控、能控、在控”。疫情之下,管控也同步加碼,除了執行防疫登記措施意外,消殺頻次也翻了倍,每天四次,保證作業環境安全可靠。
其實,從2020年開始,京西熱電廠就針對疫情制定了生產保供預案,統籌疫情防控和發電設備安全穩定運行,確保穩產穩供。兩年里預案也在不斷地完善和更新,為的就是不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一旦一線員工出現了感染病例,我們第一時間就要做到隔離、環境消殺、全面防護,所有人員保持24小時聯絡暢通,做好備班準備,確保機組正常運轉。”于濤說。
在全力保障電力供應的同時,京西熱電廠也全面加強對廠區、生產車間、人流密集區域的消毒,加強對員工的健康監測,確保生產現場無體溫異常人員。
此外,后勤保障也確保同步到位。“我們能做的就是保障一線員工身體健康、心情愉悅,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李永剛說,公司黨委、工會、黨支部等經常與一線人員進行交流,了解大家的實際困難,疏解大家的情緒,并發放了慰問禮包,做好服務保障。
發電部宮志鵬家住燕郊,經常要“跨市”通勤。受到疫情影響,他已經駐廠3個月了。在他看來,封閉生產基本沒什么影響。“廠里吃得好、住得好,后勤保障也到位,我們更要把好生產關。”
電廠的數據也說明了封閉管理的切實有效:封閉20天來,各項生產、經營指標保持穩定,全體職工用堅守做到了發電機組24小時不間斷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