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一季度,北京市屬國有企業加快發展轉型,著重培育新質生產力。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期走訪了解到,從清潔能源供應到科技園區建設;從轉型升級的老字號到瞄準創新前沿的政府基金,北京各類市屬國企都交出了成色足、質量高的“成績單”,順利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京能集團:深耕京津冀 持續擴大首都外調綠電供應保障能力
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京能集團”)是北京能源供應的主力軍。該集團成立于2004年,由原北京國際電力開發投資公司和原北京市綜合投資公司合并而成,2011年、2014年先后又與北京市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京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施合并重組。經過多年的資源整合,京能集團由單一能源產業發展為熱力、電力、煤炭、健康文旅等多業態產業格局。截至2023年底,京能集團全資及控股企業710余家,擁有員工3.4萬余人,投資區域遍布全國31個省市區以及海外,控股京能清潔能源、京能電力、昊華能源、京能置業、北京能源國際、京能熱力六家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長期穩居北京市屬企業前列。京能集團供熱面積占首都核心區供熱市場的80%以上。
清潔能源是京能集團的重要板塊,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在京能集團位于朝陽區的京能清潔能源智慧監管中心,北青報記者看到,全國117家廠站的生產畫面和生產數據都在這里的超大屏幕上實時展示,一目了然。
“我們清潔能源2024年度的發電計劃是430億千瓦時,一季度完成已超過25%,供熱計劃是2770萬吉焦,一季度也完成了一半以上。”京能清潔能源的數據工程師介紹說。
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期間,京能集團所屬清潔能源北京分公司投資建設的“張家口-北京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工程”免費供應綠電累計高達1.70億千瓦時,為北京冬奧會在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100%綠電供應作出突出貢獻。如今,工程持續為北京市供應綠色能源,每年發出綠電30.64億度,可滿足90萬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減排二氧化碳305萬噸,節約標煤約100萬噸。同時,通過上游風電和下游清潔供熱的協同,為北京市新增清潔供熱面積240萬平方米。讓“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已成為能源領域踐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典型示范。
京能清潔能源北京分公司黨委書記高延慶在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一季度以來,該公司投入力量打造延慶光伏電站加密項目、園區分布式光伏和延慶風電項目,為中關村延慶園賦能產業創新。力爭年內延慶光伏加密項目完成備案并開工建設,推動園區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
未來,京能集團將積極布局“京西”首都綠色能源基地,全力打造張家口、天津、石家莊三個百萬千瓦級風光基地,持續擴大首都外調綠電供應保障能力。
北京國管:4支市級政府投資基金已投資決策43個項目 22家為專精特新企業
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國管)前身為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于2008年12月由北京市政府出資設立,注冊資本300億元,2021年7月完成公司制改制,注冊資本增至500億元。
據介紹,北京國管通過基金、股權投資、資本運作等方式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提高國有資本的投資回報,受托管理北京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京國瑞國資國企改革基金等重大基金,通過市場化、專業化運作實現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其中引導基金作為母基金對市級政府投資基金進行統一出資管理,目前已覆蓋本市科技創新、高精尖產業、中小企業發展等重點產業和領域。
2023年底,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引導基金聚焦科技創新和高精尖產業發展,出資設立人工智能、醫藥健康、機器人和信息產業4支市級政府投資基金,北京國管下屬管理機構擔任管理人,并引入市場化機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引導的合力。
4支市級政府投資基金重點用于加強相關領域創新創業培育、投早投小、支持關鍵技術產業化發展,充分發揮政府資金作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投資引導和逆周期調節作用,用好創新資源,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及原創性、顛覆性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截至一季度末,4支市級政府投資基金投資決策43個項目,已對其中36個項目實際投出35.6億元。基金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支持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上述項目中22家為專精特新企業,8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為獨角獸企業。
北京國資:7家參投企業成功入選“市級數字經濟標桿企業”
北京國資公司是北京金融股權投資領域最廣的市管國有企業。公司積極統籌要素市場、私募基金、擔保和再擔保、融資租賃等多元金融業態優勢,聚焦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數字金融大文章,全力服務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和發展。
在基金服務方面,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北京國資公司所屬專注于首都高精尖產業發展的市屬國有私募基金管理平臺,主要承擔著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北京京國盛投資基金(有限合伙)兩大母基金及其他創投類基金的管理,母子基金總規模超300億元。
近日,北工投資及在管北京高精尖基金參投的7家企業憑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科技創新與突出貢獻成功入選“市級數字經濟標桿企業”,分別為:龍芯中科、智譜華章、數坤科技、馭勢科技、摩爾線程、玻色量子、柏睿數據。其中,在集成電路領域,龍芯中科現已掌握指令系統、CPU、GPU、操作系統的關鍵核心技術,在解決我國芯片“卡脖子”難題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其自主研發的龍芯3A6000芯片總體性能與Intel公司2020年上市的第10代酷睿四核處理器相當。
在擔保和再擔保服務方面,北京國資公司旗下北京再擔保公司作為全國首家省級再擔保機構,積極服務北京市中小微企業融資,成為銜接中央和地方財政風險補償的紐帶、銜接政府和市場的橋梁。2023年9月,北京再擔保公司基于大模型為基礎的人工智能技術,精心打造了“北京再擔保數智平臺”。平臺不僅為中小微企業構建了申請、提交、評審、簽約的全流程線上化便捷通道,還為合作銀行搭建產品展示、系統直連、業務校驗、獲客推送等服務的展示平臺。自2023年9月上線以來,平臺累計為北京市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2868筆,擔保業務規模72.05億元,為合作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業務10013筆,再擔保業務規模206.75億元。
在融資租賃方面,北京國資租賃公司在科技型企業的多個發展階段為其提供周期長、匹配度高、成本低廉的綜合服務方案,解決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企業成長保駕護航。截至2024年3月,國資租賃已累計為29家科技型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累計投放資金近9.4億元。
中關村發展集團:打造“京西智谷” 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完成結構封頂
距離北京市中心約28公里,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已展露雛形。該科技園是中關村發展集團與門頭溝區聯合打造的“兩區”建設重點項目。項目一期占地面積8.54公頃,總建筑面積30.9萬平方米,涵蓋6個地塊、23棟研發樓及其他配套設施,總投資高達39億元。
北京中發展智源人工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周瑞在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4年一季度,作為全市“三個100”重點工程的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已經完成了結構封頂,項目二次結構與機電工程已進場施工,實現投資 4234 萬元。本年度該科技園將重點推進外立面施工以及小市政、園林景觀等工程,預計年底具備竣工驗收條件,計劃2025年上半年開園。“園區建成后預計引入人工智能企業200家,實現產值超百億。”周瑞說。
據了解,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是中關村發展集團探索創新園區運營模式,加快構建人工智能生態的特色創新園區,擁有良好的政策、人才、環境、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園區將實現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集成服務體系全覆蓋,致力于成為國際一流的人工智能創新社區。
門頭溝區和中關村發展集團以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項目啟動建設為契機,積極探索政企合作創新路徑,圍繞人工智能產業持續搭建公共算力服務、應用創新孵化、產業聚合發展等平臺,高水平舉辦多場論壇活動,點亮運營“京西智谷”智算中心,為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了強勁動能。
今年2月29日,中關村發展集團聯合門頭溝區政府、華為公司作為發起單位舉辦了第二屆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現場觀眾近2000人,會上北京市24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了“大模型應用產業聯合體”、落地了“北京首個自主創新人工智能算力集群”。“一季度上線的算力規模已達到了400P,全是國產自主可控,到今年年末會實現數千匹的算力集群。”周瑞介紹稱。
百花蜂業:科技創新讓老字號煥發活力 一季度蜂蜜產能同比提升26.5%
除了高科技領域的相關企業,北京的老字號國企也緊跟時代,奮發創新,在數字化轉型中煥發活力。
北京百花蜂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花公司”)是北京市供銷合作總社直屬的集科研、生產、經營于一體的專業蜂產品企業。百花的歷史可追溯到1833年前創辦的永豐蜜店,是老北京蜜蜂文化的代表,也是深受消費者信賴的“中華老字號”。百花公司也是中國蜂產品行業龍頭企業和北京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百花公司副總經理汪海鷹在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幾年來,百花公司聚焦于蜂產品主責主業,圍繞國潮文創、健康消費等概念,在產品和渠道兩端發力。一方面,關注“90”、“00”后等新一代消費群體,開發了一系列既新穎又具有“國潮范”的特色產品,如蜜棒勺蜜、分離式鮮儲蜂蜜水等;另一方面,關注企業客戶定制化、規范化、規模化的需求,利用公司行業內最大的單體蜂產品加工基地的自動化和產能優勢,為國內眾多知名企業客戶提供了優質、穩定、可靠的定制化產品,培育了新的增長點。
據介紹,百花公司擁有蜂產品研發、生產、檢測、品控、設備等專業技術人才數十人,其中不乏全國蜂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區級非遺技藝傳承人和北京老字號工匠等。經過多年不懈研發創新,百花公司累計取得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外觀專利6項。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遵照市國資委、北京市供銷合作總社關于科技創新的相關要求并結合公司實際,百花公司制定了2023—2025年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相信通過計劃的實施,緊密圍繞蜂產品主責主業,百花公司的科技創新實力能夠得到顯著增強。”汪海鷹說。
科技創新已成為百花公司提升營業收入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支撐。據汪海鷹介紹,今年一季度,百花蜂業實現“開門紅”,蜂蜜銷售同比去年同期增長7.3%,產能比去年同期提升26.5%,預計2024年全年營收增長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