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中美AV一中文字慕,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國際能源署:“電氣化世界”輪廓逐漸清晰

2024-11-05 閱讀次數:5580 新聞作者: 中國能源報微信公眾號

2024世界能源展望》指出,清潔能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能源系統,隨著全球電力需求飆升,一個更加電氣化的新型能源系統輪廓正逐漸清晰,這給全球能源安全重塑帶來挑戰。

“在能源歷史上,我們見證了煤炭時代和石油時代,現在正在快速進入電力時代。”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表示。

國際能源署日前發布《2024世界能源展望》指出,清潔能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能源系統,隨著全球電力需求飆升,一個更加電氣化的新型能源系統輪廓正逐漸清晰,這給全球能源安全重塑帶來挑戰。

地緣沖突風險持續存在

國際能源署強調,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碎片化,正在給能源安全和氣候行動帶來重大風險。基于當前政策環境預測,未來幾年世界將進入新的能源市場環境,特點是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存在,但多種燃料和技術供應相對充足。

當前,地緣沖突持續使能源生產地區局勢更加緊張。盡管能源危機的部分影響有所緩解,但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和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暴露出當前能源結構缺陷。

無獨有偶,“經濟學人”智庫同樣認為地緣沖突風險將持續影響能源市場,其日前發布《2025能源展望》指出,持續的地緣沖突加上大國博弈、氣候變化加劇等因素,能源產業將不可避免受到波及。

世界建立一個持久的新能源體系,需要優先考慮安全性、彈性和靈活性,并確保新能源經濟利益得到共享和包容。“經濟學人”智庫指出,低收入國家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將會更大,并難以獲得資金來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

目前,能源和氣候問題上的分歧始終存在,只有向貧困國家、社區和家庭提供更多幫助,包括提供更多國際支持,以管理變革的前期成本,才能彌合這一分歧。

與此同時,缺乏獲得能源的途徑,依然是當今能源系統中的一個難題,全球有7.5億人口無法獲得電力、超過20億人口沒有清潔烹飪燃料,主要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國際能源署指出,在世界某些地區,高昂的融資成本和項目風險限制了具有成本競爭力的清潔能源技術大規模推廣,尤其是在相對落后經濟體,這些技術可以在可持續發展和可負擔性方面帶來最大回報。

能源需求下降難以避免

“經濟學人”智庫認為,看跌情緒將在很大程度上主導2025年的能源行業。在全球經濟增長緩慢的情況下,預計全球能源需求增長將進一步減速。

2025年,發展中經濟體經濟仍將快速增長,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費脫鉤尚未出現。對比之下,發達經濟體的能源消費增長整體趨緩,甚至可能不會增長。這種放緩在歐洲將尤為嚴重,預計歐洲能源需求在2025年將保持不變,在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2026年可能出現下降。

國際能源署指出,不管是基于哪個情景假設,全球能源需求都將呈現下滑趨勢。2010年至2023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長以1.4%的平均速度發展,反映出全球人口增加和經濟復蘇背景下的需求變化。2023年至2030年,能源需求年增長率將減緩至0.5%。

2026年至2030年間,石油和液化天然氣(LNG)將出現供應過剩,關鍵清潔能源技術尤其是光伏設備和電池制造能力同樣將出現過剩。到2030年,低排放能源將產生全球一半以上電力,而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3種化石燃料需求預計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

盡管能源轉型勢頭日漸強勁,但世界距離實現凈零排放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家、企業和消費者的決策往往加劇能源行業不確定性,包括能源安全推升LNG需求、人工智能推動電力需求激增等,這都將拖延世界走向一條更清潔、更安全的道路進程。

對此,比羅爾表示:“2026年至2030年間,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將更加充足甚至可能過剩,這取決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演變,我們可能將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能源世界。這意味著,能源價格將面臨下行壓力,消費者將受益,同時也給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制定和調整空間,包括專注于加大對清潔能源轉型投資,并取消低效化石燃料補貼

加速向電力時代過渡

2024世界能源展望》表明,隨著全球電力需求飆升,一個新的、更加電氣化的能源系統正在加速成形。過去10年,用電量增長速度是總體能源需求增長速度的兩倍。2023年至2035年間,全球電力需求年增速將從2010年至2023年間的2.7%提升至3%。

2010年以來,太陽能裝機容量擴大了40倍,風能擴大了6倍,生物能增加2.5倍,氫能增加近1.4倍,但電力需求增幅顯著快于清潔能源發電產能。

數據中心用電量上升,部分與人工智能使用日益增多有關,這已經產生了顯著影響,涉及改善電力部門的系統協調和縮短創新周期等。

國際能源署指出,清潔能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能源系統,但不同技術和市場部署仍然遠未達成同步。先進的清潔能源技術如太陽能、風能、氫能等將在未來創造巨大減排潛力,這些技術共同承擔了到2050年約75%的減排任務。因此,積極解決部署障礙、改善電網基礎設施、擴大儲能能力,將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

2024世界能源展望》分析認為,要使清潔能源繼續保持增長速度,必須加大對新能源系統投資,尤其是對電網和儲能系統的投資。當前,每投資1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就有0.6美元投向電網和儲能,基礎設施發展仍然沒有跟上清潔能源轉型步伐。

基于此,確保電力行業脫碳,對電網和儲能的投資增長速度需要超過清潔發電。許多電力系統目前極易受到極端天氣事件增加的影響,因此加強其彈性和安全非常重要。

“經濟學人”智庫表示,綠色轉型和技術變革將決定未來5年全球經濟前景,雖然通貨膨脹、供應鏈瓶頸、高利率等仍將在2025年繼續沖擊可再生能源行業,但該領域最大障礙仍然是電網等關鍵基礎設施匱乏。

上一條 :國家能源局發布2024年10月全國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交易數據 下一條 :國家能源局關于七起分布式光伏并網接入等典型問題的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