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9月15日,國家能源局發布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
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4343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1 %。
1-8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3124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9%。分類看,第一產業用電量706億千瓦時,增長4.7%;第二產業用電量23439億千瓦時,增長11.8%;第三產業用電量3365億千瓦時,增長14.6%;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3730億千瓦時,增長11.4%。
1-8月份,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3211小時,同比增長49小時。其中,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2100小時,下降178小時;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557小時,增長138小時。
1-8月份,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正式投產)4784萬千瓦,其中水電817萬千瓦,火電3224萬千瓦。
近日,國務院印發《“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國發[2011]26號,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了十二個方面、50條政策措施。就此,記者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
問:請談談制定《方案》的背景。
答:“十一五”時期,國家第一次將能源消耗強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五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9.1%,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4.29%和12.45%,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約束性目標,扭轉了“十五”后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上升的趨勢
進入9月份,受電力需求快速增長、缺煤少水等因素影響,南方電網區域電力供應形勢依然嚴峻,電力電量雙缺的困難局面將持續到明年。據南方電網公司預測,四季度南方五省區電力缺口1400萬千瓦左右,今冬明春電力供應形勢也不容樂觀,明年上半年電力缺口將在1000~1500萬千瓦。
南方電網表示,導致南方電網區域電力供應嚴重短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來水嚴重偏枯。受西部省份汛期旱情影響,今年汛末蓄水目標難以實現,將對今冬明春電力供應產生較大影響。7月份至今,南方區域紅水河、烏江流域來水分別比往年平均偏枯8-9成和7-8成,目前蓄能量均比上年同期減少80%以上,為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枯水情。從目前來水情況看,預計9月份紅水河和烏江流域來水仍將持續偏枯6-8成,四季度持續偏枯4-5成;瀾滄江流域偏枯約3成。&nb
近日,我國首座海上風力發電場——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發電量累積超過2億千瓦時。
國家統計局9月9日下午發布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生產主要數據時指出,8月份發電量達到42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1-8月累計發電307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0%。
2011年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5%,比7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比1-7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從環比看,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
分經濟類型看,8月份,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同比增長9.4%,集體企業增長8.7%,股份制企業增長15.5%,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10.0%。
分輕重工業看,8月份,重工業增長13.5%,輕工業增長13.4%。
分行業看,8月份,39個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工業局等部門了解到,為了加快轉變煤炭等礦產的開發方式,今后幾年內蒙古將進一步提高煤炭產業準入門檻,推動煤炭企業整合重組。
按照內蒙古新制訂的礦業開發準入標準,今后褐煤開發井工礦的年開采規模不得低于300萬噸,露天煤礦的年開采規模不得低于500萬噸;其它煤種的井工礦年開采規模不得低于每年120萬噸,露天煤礦的年開采規模不得低于每年300萬噸,礦井的煤炭資源平均回采率不得低于70%。
為了提高礦產資源開發集中度,內蒙古還將加大對現有礦山的整合重組力度。內蒙古力爭在2012年底前,使年生產規模在45萬噸以下的煤礦全部退出市場。記者了解到,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將由自治區統一部署,到2013年底全自治區的地方煤炭生產企業數量要控制在80戶至100戶。
近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與電監會先后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電力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和《發電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及達標評級標準》。
《指導意見》確定了電力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思想和2013年底前規模以上電力企業標準化達標、2015年底前所有電力企業標準化達標的主要工作目標,明確了企業自查自評、現場考評、評級審核以及評審人員培訓等7方面的重點工作,提出了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加強宣傳教育,強化輿論監督等3方面的具體工作要求。
《發電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及達標評級標準》制定了對包括企業安全生產目標管理、組織機構和職責、安全生產投入、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訓、生產設備設施、作業行為管理、隱患排查和治理、職業健康、應急救援等各管理環節、各生產作
中電聯網站9月9日報道 9月7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在“21世紀論壇”表示,“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中國平均每年新增裝機800萬千瓦,2015年風電裝機總容量可達到7000萬千瓦,年發電量1400億千瓦時。
2009年11月,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到2020年單位生產總值(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達到15%。
近幾年來,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對新能源的發展越來越重視。戴彥德表示,中國風電產業進入快速規模化發展階段,目前大型并網風電總裝機容量從2000年的35萬千瓦增長到了2009年的1613萬千瓦,年均增長53%,累計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了2580萬千瓦。
他認為,按照當前
新華網北京9月10日電 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確定了節能環保、高端設備制造、新能源等七個產業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提出了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主要任務和扶持政策。
國內最大的風電設備生產企業之一、華銳風電科技股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陶剛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國家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穩定性進一步加強,作為新能源產業核心的風電、核電、光伏、生物質能等新能源企業將迎來更大發展。
陶剛表示,從宏觀的層面來看,國務院常務會議首先明確了對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產業的戰略地位,這對產業政策的長期穩定提供了有力的保證,而政策的穩定性恰恰是此前多數新能源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最為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