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地方電力改革工作如何推進?這一次,地處西南的貴州省成為先試先行的“領頭羊”。
7月27日,貴州省發布《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了推進電價改革、完善市場化交易機制、促成發電側和售電側改革、開放電網公平接入等多項任務。這是電改“9號文”后,首個由地方政府公布的電改工作安排。
按照計劃,7月31日前,貴州省發改委將制定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方案(代擬稿)報省政府,并將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上報國家發改委。
“貴州的電改方案主要是基于‘9號文’的精神,結合貴州的電力運行實際情況,對電改進行的安排。”華北電力大學教授、發改委電力體制改革專家咨詢組專家曾鳴在接受《中國經
“2020年前,大陸將在江蘇南通、鹽城、上海、山東魯北、浙江杭州等海灣,重點建設幾個百萬千瓦級大型海上風電基地,并初步形成江蘇、山東沿海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27日下午,在兩岸可再生能源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上,中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易躍春說。
記者了解到,大陸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具備大規模發展海上風電的資源條件。根據大陸氣象部門風能資源詳查結果,大陸5至25米水深線以及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風電可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后,風電已成為大陸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主力軍。風電場正逐步由陸地跨入廣闊海洋。2009年,大陸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位居全球第一,成為全球第二大風電地區、僅次于美國。
易躍春表示,大陸風電設備制造起步較晚,2
昨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2010年兩岸可再生能源產業合作及交流會上表示,受政府推出的“金太陽工程”和建筑屋頂光伏項目推動,國內光伏內需市場開始啟動,市場總規模達到了一年50萬千瓦左右。但這與目前我國1760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相比還很小。
據了解,今后幾年,我國將逐步擴大光伏內需市場。初步設想是到2015年,光伏發電達500萬千瓦,電價水平達每千瓦時1元以內;到2020年,光伏發電達2000萬千瓦,電價達到與燃煤發電同等水平,預計每千瓦時0.6元-0.8元。
目前光伏發電還處于零星的項目特許招標中。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此前表示,目前還不適合大規模發展光伏發電項目,政府希望今年通過更大規模的招標來摸清行業發展水平,以確立合適的電價標準和補貼政策。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6日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顯示,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1%,增速同比小幅回落;第一產業用電比下降0.8%,第二產業用電增長4. 9%、略低于全國平均增長水平,第三產業用電增長9.3%、延續較快增長勢頭,城鄉居民生活電增長3. 9%。發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9.3%,。下半年,我國經濟有望保持平穩增長,預計迎峰度夏期間受高溫天氣等影響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有較大回升,下半年同比增長5. 0%-7.0%,全年同比增長5.0%-6.0%。下半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
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2. 50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1%,增速同比略降0. 4個百分點。
上半年,電力工業持續向好態勢進一步增強。新增裝機容量和輸變電規模較大,結構繼續改善,全國發電裝機容量接近9億千瓦;用電需求保持快速增長,重點行業用電的拉動作用更加突出;西南省區特大干旱嚴重影響水電出力、導致局部地區電煤供應緊張出現一定電力缺口;發電市場總體旺盛,全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同比有較大提高,接近2008年同期水平;煤價仍在高位導致火電廠經營困難,經營壓力加大。
下半年,電力行業將積極按照國家要求做好保發展、調結構等各項工作;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全年計劃關停小火電1000萬千瓦,全年預計新增裝機超過9000萬千瓦,年底全國裝機容量將達到9.5億千瓦,供應能力進一步增強;電力需求保持平穩,增速逐步回落,預計全年增長12%左右;供需總體平衡,個別地區在枯水期、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間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全國發電設備
中國陸上風電的高速發展是近幾年新能源行業中令人矚目的現象,如今這一趨勢將延伸至海上。在日前召開的“2010上海國際海上風電大會”上,與會人士認為,隨著今年5月國內首批海上風電項目特許權招標工作的啟動,中國的海上風電發展將進入“加速期”。
沿海各省紛紛開展海上風電規劃
海上風電受到關注并不令人意外。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在中國的漫長海岸線上,蘊藏著豐富的風能資源。二是因為海上風電占地資源少,且靠近電力負荷中心,免去了長距離輸送的麻煩。對此,國家能源局在2010年能源工作總體要求和任務中明確指出:2010年,要繼續推進大型風電基地建設,特別是海上風電要開展起來。
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也指出,雖然近幾年來中國陸上風電
“到2020年,核電建設總投資將達到約3000億元,其中設備投資約1500億元。如果設備國產化率達到60%~70%,那么中國核電設備制造企業將面臨超千億元的巨大‘蛋糕’。”在日前舉辦的中國核電國產化論壇上,一位與會人士驚呼,核電設備產業的機會來了。
市場醞釀巨大契機
作為一種技術成熟。可大規模生產的安全。經濟。清潔的能源,核電在我國的遠景規劃中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我國電力總裝機容量中,核電機組僅占其中的1.8%,發電量僅占2.3%。但這一局面正在逐步改變。根據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規劃設想,國務院核電自主化工作領導小組提出,到2020年,核電在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中的比例要占到4%,占總發電量的6%,即核電投運
記者從青海省經濟委員會了解到,一項命名為“適應青海風資源特點的風力發電機組研發及并網試驗研究”的項目日前已通過專家評審。評審專家認為,這一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大型垂直軸風電機組的空白,意味著中國在高原風力發電技術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據了解,這一項目首次采用大型垂直軸雙層非對稱翼型的H型結構設計,研發了適合高原環境條件的高強度復合材料葉片、電磁制動器等新型設備。其中,750KW大型垂直軸風電機組具有安裝、運行維護成本低,單位發電成本低等明顯優勢。目前,這一機組已經在日月山風電場并網運行,并超過并網運行時間行業標準的要求,具備了產業化生產條件。
目前這一項目申請了4項實用新型專利和4項發明專利,涵蓋了垂直軸風電機組關于大型結構方面的主要關鍵技術,其中4項實用新型專利已獲得授權,并制訂了4項企業標準。
能源節約、水資源保護及水處理、大氣污染治理、固體廢物處理及資源循環利用、節能環保新材料、節能環保服務……節能環保產業涉及的領域廣泛,內容豐富。隨著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步伐加快,節能環保產業各領域的發展都在“快馬加鞭”,其中最亮眼的當屬資源綜合利用。
“十一五”時期,我國資源綜合利用行業取得快速發展,年產值超過1萬億元,就業人數超過2000萬。2010年,全國煤矸石發電機組節約原煤4000多萬噸,通過綜合利用各類固體廢物累計減少堆存占地約16萬畝,實現了資源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資源綜合利用行業采用高效、環保的先進技術,對資源開采、生產過程中主料、輔料和伴生料綜合利用,對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既可以緩解資源匱乏和短缺問題,又可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作為發展循環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