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據煤炭運銷協會數據快報顯示,4月份,全國煤炭產量2.9億噸,同比減少2000萬噸,下降6.5%。
1-4月份,全國煤炭產量11.2億噸,同比減少7700萬噸,下降6.4%。
4月份,全國鐵路發運煤炭1.59億噸,同比減少2020萬噸,下降11.2%。
1-4月份,全國鐵路累計發運煤炭6.97億噸,同比減少7417萬噸,下降9.6%。
4月份,全國煤炭銷量2.75億噸,同比減少2400萬噸,下降8.1%。
1-4月份,全國煤炭銷量10.5億噸,同比減少8834萬噸,下降7.8%。
1-4月份,全國重點發電企業累計耗煤3.87億噸,同比減少4566萬噸,下降10.6%。另據中鋼協統計,前4個月,重點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同比下降2.7%,其中4月份下降3.7%,
世界自然基金會定于9日發布一份報告。報告說,中國清潔能源技術的產值超過640億美元,居世界第一。
丹麥清潔能源技術產值為94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3.1%。按這一比例計算,丹麥名列世界第一,中國以1.4%居第二。
報告說,2008年以來,中國清潔能源技術產值年增長77%,美國年增長28%,美國清潔能源技術年產值450億美元。
繼山西、河南之后,內蒙古、陜西、貴州等中國西部能源富集區陸續揭開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大幕。業內專家稱,這將加快中國西部能源基地建設進程,提升國家能源保障水平。
長期以來,作為中國重要能源輸出地的西部地區,能源產業集中度不高,尤其是煤炭產業,小煤礦占比大,技術裝備水平低,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目前,內蒙古有煤炭企業353家,陜西522家,貴州則有煤炭企業和礦井1660個。
根據規劃,3年內,內蒙古、貴州的煤炭企業將兼并重組至100家和200家以內;陜西則計劃6月底前控制在120家以內。
據貴州省能源局局長付京介紹,作為國家大型煤炭云貴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貴州有各類性質煤炭企業(集團)1441個,其中,規模以上煤炭企業集團僅有59個。近兩年,貴州一直在進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華中監管局日前發布報告說,華中區域六省市火力發電企業在2011年的經營狀況普遍虧損,虧損額總計達136.4億元。同時在該區域內,國家五大發電集團中有四家呈虧損狀態。
華中電網覆蓋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川和重慶六省市。據統計,2011年這六省市的發電企業利潤總額為負82.99億元,虧損同比增加64.46億元。分機組類型看,火電企業虧損136.4億元,同比虧損增加50.96億元;水電利潤總額154.89億元,同比降低13.13億元。
華中監管局市場價財處有關負責人說,火電企業自2008年開始不景氣,近年隨著煤價節節攀升,火電企業的經營每況愈下。盡管去年國家三次上調發電企業上網電價,但
由國家能源局牽頭編制的《天然氣“十二五”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獲悉,該規劃正在等待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批。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天然氣“十二五”規劃主要包括天然氣的發展目標、管道的配套建設、調峰能力建設等專項規劃。而此前,我國尚沒有針對天然氣的專項規劃。
消費比重將翻番
據透露,規劃對2015年我國天然氣供應結構也有一個大致的方向,預計到2015年,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2600億立方米,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將從目前的4%上升至7%—8%.其中。國產氣1700億立方米、凈進口900億立方米;煤層氣產量2015年將達到200億立方米,而煤制天然氣產量亦將達到300億立方米。
長期以來,我國的天然氣使用比例較低,天然氣的推廣使用在
據發改委網站9日消息,推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試驗示范是“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的一項重點任務,為貫徹和落實相關工作任務,發改委發布關于推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試驗示范的通知。
通知指出,目前,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各環節的技術研發已取得顯著進展,但仍然存在成本和能耗高、長期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待驗證等問題,開展試驗示范既有助于通過實踐來解決該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也是該技術走向規模化和商業化應用、發揮其大規模溫室氣體減排潛力的必經環節。
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應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整體要求,圍繞貫徹《“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關于推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試驗示范的相關工作任務,按照“立足國情、著眼長遠、積極引導
國家能源局日前在京組織召開能源重大戰略問題調研工作啟動會。會議圍繞當前能源發展改革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和突出問題,布署了國內能源資源勘查開發等方面調研工作,明確了研究目標、重點問題、成果應用以及完成時間等。
據了解,開展能源重大戰略問題調研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推動能源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維護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安全和戰略利益;更好地轉變政府職能,集中力量抓大事、謀全局、議長遠;更好地為黨中央、國務院提供能源決策參考,著力破解當前能源發展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力爭在原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能源工作的水平。
調研主要圍繞4個方面、18個專題開展。一是國內能源發展戰略若干重大事項調研。主要包括:國內能源需求預測和供應潛力分析;能源戰略基地與戰略通道組織實
記者6日從財政部獲悉,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深入推進節能減排,根據國務院有關規定,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將繼續采取專項轉移支付方式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給予獎勵。
為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日前聯合下發了《淘汰落后產能中央財政獎勵資金管理辦法》,明確中央財政將繼續安排專項資金,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給予獎勵。
三部門明確,該管理辦法適用的行業為國務院有關文件規定的電力、煉鐵、煉鋼、焦炭、電石、鐵合金、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銅冶煉、鉛冶煉、鋅冶煉、制革、印染、化纖以及涉及重金屬污染的行業。
辦法強調,企業要切實承擔起淘汰落后產能的主體責任,嚴格遵守節能、
水利部部長陳雷7日介紹,按照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加快水能資源開發利用,大力發展農村水電”的要求,我國規劃5年內將新增農村水電裝機1500萬千瓦,總裝機達到7400萬千瓦,為改善能源結構、發展低碳經濟、保障民生做出更大貢獻。
陳雷在此間舉行的全國農村水電暨“十二五”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工作會議上說,“十二五”時期我國農村水電工作將堅持治水與辦電結合,開發與保護統一,新建與改造統籌,建設管理并重,積極開展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大力實施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切實搞好農村水電配套電網改造工程建設,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增加代燃料裝機140萬千瓦,解決140萬戶、560萬農村居民的生活燃料問題,保護森林面積2000萬畝;建成300個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基本解決規劃區內農村無電缺電人口用電問題,新增農村水電裝機500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