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國家電監會網站4月8日報道 為深入開展電力行業安全生產年活動,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關于加強重大工程安全質量保障措施的通知》和國家電監會《電力建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法》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電力建設安全生產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國家電監會日前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電力建設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當前,電力建設工程持續保持較大規模,一批地處地質狀況復雜、施工環境惡劣的水電工程項目相繼開工,電力建設安全生產形勢嚴峻,人身傷亡事故時有發生。《意見》從落實電力建設安全生產責任、嚴格電力建設工程工期管理、做好項目開工前準備工作、嚴格施工方案安全技術措施審查、加強建設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加強施工機械管理、保障安全生產費用投入、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建立健全安全生產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年度報告(2012)》(以下簡稱《年度報告》),總結了2011年我國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取得的主要成績和開展的工作,這是我國首次發布較為全面系統的資源綜合利用年度報告。
《年度報告》分6章32節,從礦產資源、產業廢物、農林廢物、再生資源等4個方面介紹了我國資源綜合利用推進情況和取得的成效,包括共伴生礦產、尾礦、粉煤灰、煤矸石、工業副產石膏、冶煉渣、化工廢渣、建筑垃圾、廢舊路面材料、廢水、秸稈、林業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畜禽糞便、海洋與水產品加工廢物、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廢舊紡織品、廢舊木材、廢舊輪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和生活垃圾等23類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情況,涉及礦產、電力、煤炭、冶金、化工、建材、農林、輕工、電子等多個領域。
&nb
記者日前從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擁有全國最大輸煤港口群、同時承擔全國65%的煤炭物流陸路運輸任務的河北省,“十二五”期間將打造國家級煤炭交易中心,承擔西煤東運南下的戰略地位將繼續加強。
河北省既是煤炭生產大省,又是煤炭消費和轉運大省,經這個省秦皇島港、唐山港和黃驊港轉運下水的煤炭占全國主要港口煤炭轉運總量的70%以上。同時,作為陜晉蒙等主要煤炭調出地煤炭東運和南下的必經之地,大秦、朔黃兩大鐵路運煤通道橫貫河北省,承擔著全國65%的煤炭物流陸路運輸任務。
河北煤炭物流需求呈擴張趨勢,但設施和服務仍相對落后。“十二五”期間,這個省將依托秦皇島煤炭交易市場,創新煤炭交易模式,建設國家級煤炭交易中心,形成面向全國和全球市場的煤炭交易平臺和價格形成中心,發揮在整個煤炭物流產業鏈中的引領帶動作用。
國務院日前批準通過的國家煤炭應急儲備方案。
今年首批計劃完成500萬噸,相當于3天運量
“500萬噸應急煤,量太小。”針對國務院日前批準通過的國家煤炭應急儲備方案,煤炭市場資深專家李朝林27日稱。
所謂“應急”國儲煤,是國家委托煤企、電企等在煤炭重要集散地、關鍵運輸樞紐等地儲備煤炭,用于應對煤炭供應中斷和嚴重不足等緊急狀況。中廣網27日報道,國家煤炭應急儲備方案獲國務院批準通過,今年首批國家煤炭應急儲備計劃完成500萬噸。根據方案,神華等10家大型煤炭、電力企業和秦皇島港、黃驊港、舟山港、廣州港、武漢港、蕪湖港、徐州港、珠海港等8個港口企業,成為國家第一批應急煤炭儲備點。
? 新型煤化工項目審批終于有了重大進展。記者剛剛獲悉,3月以來,10個新型煤化工項目獲國家發改委“路條”,即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同意開展相關工程前期工作的批文。這10個項目投資總額在2000億元~3000億元,包括5個煤制天然氣、4個煤烯烴和1個煤制油項目。上述消息證實了本報前不久所做的“兩會”前后數千億煤化工項目有望獲批的報道。?
十大項目產能可觀
??? 記者昨天從中國石油化學工業規劃院獲悉,獲得“路條”的5個煤制天然氣項目包括:中電投集團霍城年產60億立方米的項目,山東新汶礦業集團新疆伊犁年產40億立方米的項目,國電集團興安盟年產40億立方米的項目,中海油集團山西大同的年產40億立方米的項目以及內蒙古新蒙能源公司年產40億立方米的項目。
積極有序開發水電。這是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對我國水電開發思路的最新表述。
根據《規劃》,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30%。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認為,要完成上述目標,水電是主力軍。
水電為“美麗中國”添彩建設體制機制要創新
我國是水電大國,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水電裝機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6.3萬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2.2億千瓦,水電開發程度達到27.7%,水電占全國發電裝機的比例為22.3%,對節能減排和能源結構調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規劃》的出臺為水電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路線圖:堅持水電開發與移民致富、環境保護、水資源綜合利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加強流域水電規劃,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
《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意味著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大幕拉開。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巡視員王強2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進一步完善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開的基礎上,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構架,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推進交易機構相對獨立,規范運行;繼續深化對區域電網建設和適合我國國情的輸配體制研究;進一步強化政府監管,進一步強化電力統籌規劃,進一步強化電力安全高效運行和可靠供應。
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實施步驟,王強說,電力體制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在各方共識的基礎上有序、有效、穩妥推進。一是方案出臺后,積極研究制定改革相關的各項配套政策;二是制定改革試點方案,防范改革風險;三是在電價改革、市場體系、售電側放開、
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文件中提出“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通道安全是持續的擔憂,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潘繼平博士認為,管道安全形勢面臨挑戰,需要建立多邊安全保障機制。
沿著絲綢之路的能源基礎設施,我國早已開始建設,輸油輸氣管道有些已經投產,還有在建的,電網也在籌劃,其中以天然氣管道最為外界關注。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最初的設想是在中哈石油管道的基礎上延伸。2003年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開始商議中哈輸氣管道,同時與其他中亞國家展開協商。
之后,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
中廣網北京3月28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報道,國家發改委今天(28日)上午召開2012年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部署今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按照部署,今年要繼續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包括上半年要推出居民階梯電價。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在會議上表示,按照工作進度安排,今年上半年各省將陸續推出居民階梯電價。
有關方面早就制定了階梯電價的方案,并廣泛征集社會意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新一輪物價上漲的同時,這個方案去年又做了進一步調整,并報國務院批準實施。彭森介紹說,總體思路是:第一檔電價不提高,其覆蓋居民家庭比例由中央統一確定;因為各省市的家庭用電量水平有差距,地方可以根據國家確定的原則確定各檔次的用電標準,具體方案經過聽證后出臺實施。
據彭森介紹,目前中國居民消費的電量只占社會總用電量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