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4月19日訊 今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等六部門印發《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
《計劃》提出要加快提升光伏產業智能制造水平,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光伏產業深度融合,鼓勵特色行業智能光伏應用,促進我國光伏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到2020年,智能光伏工廠建設成效顯著,行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實現突破,支撐光伏智能制造的軟件和裝備等競爭力顯著提升;智能光伏產品供應能力增強并形成品牌效應,“走出去”步伐加快;智能光伏系統建設與運維水平提升并在多領域大規模應用,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供應商。
《計劃》還對不同部門具體牽頭工作內容進行了細化分工。工信部牽頭負責
4月8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獲悉,今年一季度,全國發用電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快速增長態勢,處于近年來較高水平。其中,據調度快報數據,一季度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10.0%。1-2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3.3%,創5年來新高。
進入4月份以來,全國發電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據調度快報數據,4月1-6日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10.04%,同比提高4.62個百分點,國家發改委預計4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據調度快報數據,一季度全國發電量1.5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0%,其中,火電1.18萬億千瓦時,增長8.7%;水電1993.6億千瓦時,增長2.7%;風電955.6億千瓦時,增長37.9%;太陽能發電273億千瓦時,增長58.7%。
用電量也保持了較高速的增長。數據顯
2017年,全國發電量6.5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9%。其中,火電增長5.1%,水電增長0.5%,核電增長16.3%,風電增長24.4%,太陽能發電增長57.1%。
一、發電量穩步增長
2017年,全國共計發電6495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9%,增速比上年加快0.4個百分點,近兩年增速均在5.0%以上。發電量從2012年的約5.0萬億千瓦時到2017年的近6.5萬億千瓦時,實現了年均增長5.4%的穩步發展。
分地區看,發電情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中西部電力資源較豐富地區的發電量和電力外輸量均增長較快。近年,電力行業主管部門合理規劃電力資源富集地區發電量外送,加速推進建設特高壓輸電和常規輸電技術的“西電東送”輸電通道。與上年相比,2017年發電量增長10%以上
3月1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京閉幕。會議期間,政協委員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深入協商議政,積極建言獻策,其中,428件提案聚焦生態文明建設。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日前表示,用改革創新的辦法來解決清潔能源消納問題。
梁志鵬在國家能源局日前舉行的發布會上說,解決清潔能源消納問題,主要有五方面措施。一是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下降的路線圖,實行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形成促進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新機制。
二是結合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和調整,優化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思路、布局和建設時序,加強可再生能源開發與能源、電力等規劃的統籌協調。
三是優化電力系統調度運行,制定保障清潔能源優先發電的實施細則,統籌水電流域綜合監測和梯級聯合優化運行,發揮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大電網的統籌協調作用。
四是加強調峰電源管理,加快調峰電源建設,推進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嚴格規范自
1月30日,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辦公室成員單位,包括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安全司等12部門及直屬事業單位,18家能源局派出監管機構,中電聯、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等8家能源行業協會,國家電網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等14家能源行業主要市場主體,在京參加了國家能源局資質中心主辦的能源行業信用信息數據歸集培訓會。該培訓會的召開標志著能源行業信用信息數據歸集工作全面啟動,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進入全行業共同參與階段。
會上,資質中心有關人員著重介紹了能源行業信用信息平臺查詢、使用,及數據歸集接口使用規則。資質中心陳靜副主任強調了信用信息數據歸集在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中的重要性和基礎性作用。陳靜指出能源行業信用信息數據歸集工作依托能源行業信用信息平臺全面開展,為保證日常數據、歷史數據歸集全面常態運行,各成員單位必須要高度重視,全面響應并嚴格落實《能源
黨的十九大就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作出了新部署。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應如何認識新時代的國有企業?如何深化新時代國企國資改革?針對這些問題,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接受了我們的專訪,講述了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戰略定位、歷史使命和改革發展的新目標新舉措。
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您認為新時代對國有企業意味著什么?
郝鵬: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鄭重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標定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是我們認清形勢任務、謀劃推進工作的基點。推進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黨建工作,必須準確把握我們站在什么樣的歷史起點上,深刻領會進入新時代對國有企業的重大意義。
新時代意味著責任更重。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