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自4月1日采暖基本結束后將存量氣和增量氣門站價格并軌,全面理順非居民用氣價格,同時試點放開直供用戶用氣價格,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不作調整。
通知指出,2014年下半年以來,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等可替代能源價格隨國際市場油價出現較大幅度下降,按照現行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將各省份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提高0.04元,實現價格并軌。同時,放開直供用戶(化肥企業除外)用氣門站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
通知明確,化肥用氣價格改革分步實施,再給企業一定過渡期。此次化肥用氣價格每立方米提高0.2元,同時提高化肥生產用氣保障水平,對承擔冬季調峰責任的化肥企業實行可中斷氣價政策。
<
近年來,全國多地頻發霧霾,能源發展結構不合理等矛盾帶來的后果逐漸顯現,以天然氣為代表的清潔能源越發被重視。我國山西、內蒙古等煤炭主產區與煤炭伴生的煤層氣儲量巨大,其成分與天然氣接近,可以作為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但由于礦權糾紛多、價格補貼低、輸氣管網少等原因,我國煤層氣開發利用程度較低,亟待國家進一步出臺政策破解瓶頸、打破利益屏障,形成煤層氣工業生產體系。
儲量大 利用少 浪費多
在治理霧霾、節能減排的背景下,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越來越得到重視,但由于我國“少氣”的資源稟賦,目前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超過三成。
我國替代能源品種的選擇離不開資源稟賦的約束,有專家認為,當前煤層氣是較為現實可行的選擇。中國工程院院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十三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中國實現2020年、203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的關鍵時期。下一步將重點開展好,“強化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目標落實”等工作,探索實行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重目標控制機制,做好《巴黎協定》后續談判工作,把巴黎會議成果落到實處。
發改委今日表示,“十二五”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成果豐碩。
一是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成效顯著。積極參與和引導全球氣候治理進程,較好完成了歷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會議等重大任務。制定并向聯合國提交我國自主貢獻文件,明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等目標措施,獲得國際社會高度評價。積極謀劃氣候外交,推動與相關國家發表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成功推動達成《巴黎協定》。
二是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取得積極進展。積極籌建規模達2
國際風能委員會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新增風電設備裝機容量達6300萬千瓦,其中近一半都來自中國。
根據國際風能委員會公布的數據,我國2015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達3050萬千瓦,而國家能源局的數據比這個還要高,接近3300萬千瓦。巨大的新增裝機容量,讓我國在2015年超過了歐盟,成為全球風電累計裝機量最大的國家(地區)。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同樣在2015年,棄風限電情況在我國更加嚴峻,平均棄風率達到15%,同比增加了6.5個百分點,為3年來最高水平,棄風電量更是高達339億千瓦時,比此前最高的2012年還要高出131億千瓦時。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導致棄風率上升最重要的原因是電力整體需求不足,而這種情況在今年還很難緩解。如果今年要完成國家能源局此前定
國家發改委2月23日發布消息稱,在國家能源局召開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上,《國家能源局2016年體制改革工作要點》被審議通過。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成為2016年中國能源改革的首要任務。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出席此次會議并講話。他表示,要破解新常態下能源發展面臨的傳統能源產能過剩、可再生能源發展瓶頸制約、能源系統整體運行效率不高等突出問題,必須創新能源體制機制,大力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努爾?白克力強調,2016年推進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著重抓好七項工作:
一是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退出產能五億噸左右、減量重組五億噸左右。嚴格控制煤炭新增產能,從2016年起,3年內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2016年力爭關閉落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電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25日預計:近年來中國能源行業的發展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2011年能源供需形勢總體平穩,局部地區、部分時段仍可能存在供需偏緊。另外,“十二五”開局之間,能源需求的進一步增長將推動能源價格普遍上漲。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有關專家分析指出,從需求方面看,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各地區為實現“十一五”規劃中的能耗強度下降20%的目標而關停的生產能力將重新開工生產,相對于2010年第4季度,預計上半年能耗強度將會有一定程度的反彈。
不過,基于“十一五”能耗強度目標實現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十二五”期間各級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將更注重具有長期效應的節能減排措施。根據“十二五”期間能耗強度降低17%左右的目標,
新華網北京2月23日電 為節省能源資源,保護環境,提高經濟效益,我國“十一五”期間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中央政府為此投入300多億元,支持實施了5100多個節能工程項目。
目前,這項工程進展如何?有哪些經驗和不足?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趙家榮。
百億元財政資金帶動地方和企業節能
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具體包括: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工程、區域熱電聯產工程、余熱余壓利用工程、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電機系統節能工程、能量系統優化工程、建筑節能工程、綠色照明工程、政府機構節能工程、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其目標是在“十一五”期間實現節能2.4億噸標準煤。
為組織實施好十大
雖然在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一些客觀因素的存在也使得中國電力行業面臨溫室氣體減排的巨大挑戰,綠色和諧之路依然任重道遠。“十二五”期間,轉變電力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將是中國電力行業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任務。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電聯)24日在此間透露,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研究報告》對促進電力工業綠色和諧發展提出的規劃目標是:通過發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電煤耗和線損等途徑,與2010年相比,2015年電力工業每年節約標煤2.64億噸,減排二氧化碳6.55億噸,減排二氧化硫565萬噸,減排氮氧化物248萬噸;與2015年相比,2020年電力工業每年節約標煤2.73億噸,減排二氧化碳6.76億噸,減排二氧化硫584萬噸,減排氮氧化物256萬噸。”
<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國務院“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節能減排規劃(2011-2015年)》,確立綠色發展的理念,提升工業節能發展水平,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
中國將盡快出臺懲罰性電價政策 劍指能耗超限
近10年來,工業發展發生了質的變化,部分產品能源單耗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十二五”期間將推動九大重點節能工程,投資需求共計5900億元。
將盡快建立和廣泛實施基于能耗超限額標準的懲罰性電價政策。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投資5900億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