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當前,我國脫貧攻堅戰已取得了全面勝利,實現了消滅絕對貧困的歷史目標。脫貧攻堅勝利結束后,黨將工作重心適時轉移到更高層級的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來,對共同富裕的指導思想、實踐路徑和戰略部署進行科學謀劃。促進共同富裕接續脫貧攻堅,既要繼承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有形資產,又要傳承脫貧攻堅的精神資產。深刻認識共同富裕賡續脫貧攻堅精神的重大意義,既有利于為走向共同富裕提供強大的精神資源,推動共同富裕續寫黨的事業新篇章,又有利于樹立對黨的精神傳承的正確認識,進一步傳承好弘揚好黨的精神譜系。
一、正確認識脫貧攻堅精神的時代價值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向絕對貧困宣戰,打響了一場“當驚世界殊”的脫貧攻堅戰。在建黨百年之際如期實現消滅絕對貧困的歷史目標,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不僅保證了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鞏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而且首開了發展中國家消滅絕對貧困的先河,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貧困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進一步展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強大、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脫貧攻堅斗爭鍛造形成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偉大事業與偉大精神互促互成,實現了黨的事業與精神的雙豐收。
脫貧攻堅勝利結束,脫貧攻堅精神還要繼續弘揚。脫貧攻堅精神產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脫貧攻堅實踐,作為新時代史詩性重大戰役的精神體現,脫貧攻堅精神樹立起一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精神豐碑。它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和時代特質,為我們全面認識和把握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為什么依然“能”提供了一把“金鑰匙”。脫貧攻堅精神源于偉大建黨精神,是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圍繞著消滅絕對貧困的歷史任務生發的新精神形態,既具有黨的精神的一般性特征,又具有獨特的任務內涵和時代特征,成為黨的精神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黨的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脫貧攻堅精神是全黨全國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脫貧攻堅從來不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單打獨斗,而是在黨的領導下各行各業各民族人民團結一心的偉大斗爭。脫貧攻堅精神全面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在脫貧攻堅斗爭中的崇高精神風貌,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中國人民意志品質、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充分彰顯。它不僅是黨的精神資源,而且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資源,已經深深地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成為強黨強國強軍,不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豐厚滋養。
二、脫貧攻堅精神是實現共同富裕偉大事業的重要精神來源
實現共同富裕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業。黨的百年奮斗史表明,只有具有偉大精神的政黨才能領導人民贏得偉大斗爭、開創偉大事業。共同富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美好愿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的歷史使命。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為了共同富裕不懈奮斗的歷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解決了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問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解決了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證問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解決了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脫貧攻堅解決了現代社會生存權和發展權問題。在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如期完成、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之際,中國共產黨將共同富裕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正式開始對共同富裕的探索。這是人類社會歷史上最宏大的社會變革,是人類從未有過的偉大嘗試。越是偉大的事業,越是充滿挑戰,越是需要正確精神的引領和支持。脫貧攻堅精神深度契合共同富裕的發展需要,成為新時代共同富裕偉大事業向前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脫貧攻堅精神是一種歷史主動精神。人類歷史發展的經驗表明,經濟發展既不能自然消滅貧困,更不能自動實現共同富裕。兩者都需要發揮人的歷史主動性,運用政黨、政府等上層建筑的力量進行調控干預才能實現。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局部的貧困同樣也不是社會主義。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不能到了時候我們一邊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生活在扶貧標準線以下”。在扶貧領域,經濟增長帶來的涓滴效應逐漸放緩,常規的整村式的扶貧政策已難以適應中國貧有百樣、困有千種的貧困實況。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揮歷史主動性,從黨中央作出脫貧攻堅戰的戰略決定到精準扶貧、精神脫貧具體方略的設計和實施,再到扶貧干部在脫貧一線的具體工作,無不體現出中國共產黨高度的歷史主動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正是對黨的歷史主動精神的具體深刻闡述,它將在共同富裕偉大事業中繼續發揮強大的精神作用。
脫貧攻堅是共同富裕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共同富裕的整體性視角下,脫貧攻堅是共同富裕偉大事業的一個重要環節,兩者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因此,脫貧攻堅本身就是共同富裕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共同富裕的戰略步驟視角下,脫貧攻堅和共同富裕是前后相連的兩個戰略階段。脫貧攻堅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奏,共同富裕是脫貧攻堅的下一步發展目標。脫貧攻堅不僅為促進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還為實現共同富裕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資源。作為緊密相連的兩個部分,脫貧攻堅和共同富裕在黨員干部、作用人群和實踐場域上均有重疊,如脫貧地區和群眾在促進共同富裕階段仍然是重點關照人群,屬于“增低”范疇。不僅如此,為了鞏固拓展脫貧成果,黨對脫貧地區脫貧人口采取“扶上馬、送一程”的幫扶政策,做好和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確保脫貧群眾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掉隊。脫貧攻堅精神通過人員銜接、政策銜接、工作銜接、項目銜接,在共同富裕的新戰場上繼續發揮著動力作用。要注意的是,脫貧攻堅精神并不是共同富裕的唯一精神資源。實現共同富裕不僅需要包括脫貧攻堅精神在內的多種精神的支持,還會在長期實踐中不斷豐富精神內涵、創新精神形態、構建新的精神形態,使脫貧攻堅精神獲得永久的生命力。
三、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穩步實現
實踐在哪里,精神作用的發揮就在哪里。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必須將脫貧攻堅精神融入到共同富裕的偉大實踐中,轉化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向前發展的新動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
大力弘揚上下齊心、盡銳出戰的精神,凝聚實現共同富裕的強大偉力。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圍繞目標展開的團結是最有凝聚力的團結,在發展中的社會主義中國消滅了絕對貧困,成功的奧秘就在于中國共產黨人立下了限期消滅絕對貧困的目標,充分利用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凝聚共識,團結全黨全國人民進行脫貧攻堅。共同富裕是全局性、系統性、整體性的社會變革,難度、廣度和深度遠遠大于脫貧攻堅,更需要中國共產黨人盡銳出戰,政黨、政府、社會、個體各擔其責,團結起來齊心協力為實現共同富裕而奮斗。大力弘揚上下齊心、盡銳出戰的精神,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充分利用脫貧攻堅凝聚人心的延續效應,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全社會共識,提升全黨實現共同富裕的使命感,增強社會和個體走向共同富裕的責任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不斷趨近共同富裕匯聚起最磅礴偉力。
大力弘揚精準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積極探索走向共同富裕的科學途徑。共同富裕是國家治理的終極難題,解決這個難題,還需要有科學理性的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之路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實現現代化和走向共同富裕協同前進的獨特道路,沒有任何成功的前例可循,需要我們闖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新道路。中國共產黨人在脫貧攻堅中制定和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戰略方針,探索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反貧困理論,充分體現了精準務實、開拓創新的偉大精神。大力弘揚精準務實、開拓創新精神,要求我們既要正確把握中國的國情,實事求是地認識和精確分析推進共同富裕所面對的種種問題和各類矛盾,明確走向共同富裕的漸進性;又要鼓勵我們在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現代化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堅持社會主義的原則性和共同富裕具體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相結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方法創新,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大力弘揚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精神,將共同富裕進行到底。實現共同富裕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愿景,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社會主義制度對人民的歷史承諾,卻也是世界上最艱巨的任務。在中國這樣一個尚未實現現代化,人口規模巨大的發展中國家實現共同富裕,有更多的“臘子口”“婁山關”要過,沒有徹底的無私奉獻精神,沒有革命加拼命的斗爭精神,沒有為人民利益敢于犧牲的精神是難以完成的。攻堅克難是一種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這種精神的來源是不負人民的莊嚴承諾。大力弘揚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精神,要求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情懷,踐諾守信,“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昂揚斗志和扎實苦干的作風,披荊斬棘,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堅定地將共同富裕事業進行到底,最終實現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