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把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進行統籌部署,對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出明確要求,為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進航向、注入了強大動力。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推動人才工作創新發展,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加快建設戰略人才力量,以更大力度服務國家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安徽具有戰略科技力量集群化的獨特優勢,首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首個國家實驗室落地安徽,12個大科學裝置布局推進,擁有216家“國字號”創新平臺。近年來,針對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量身定制人才“10條”,制定實施國家實驗室人才“18條”,持續加大資金投入,為平臺集聚高層次人才提供了有效支撐。下一步,安徽將聚焦加快建設戰略人才力量,依托“國字號”平臺,更大力度引育“高精尖缺”人才。實施江淮戰略帥才計劃。著力培養引進一批戰略科學家,充分發揮其在重大項目領銜、科研資源整合、重大決策咨詢等方面作用。建立完善“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人才特殊調配機制,組織實施一批省重大科技專項,在人才梯隊、科研條件、管理機制等方面予以配套支持。優化央地聯合培養機制。持續推動人才政策落地見效,推進與中央駐皖單位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平臺創建、科研攻關,支持國家實驗室建設國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積極引入大院大所大企以及科研團隊等在皖設立研發平臺。建好用好高能級平臺。充分調研掌握國家實驗室、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等人才需求,依托人才平臺先行先試一批突破性政策,提升平臺聚才能力。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在北京、上海等地設立人才工作站,加快承接先發地區高水平人才高地資源外溢。
大力培育產業人才隊伍,以更實舉措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迫切需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高質量發展聚智賦能。近年來,安徽堅持人才引領驅動,圍繞省十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實施重點人才工程,擴容升級省引才計劃、特支計劃、“115”產業創新團隊,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全省專利授權量、發明專利授權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逐年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幅年均增長10%以上。下一步,將聚焦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堅持以市場導向、企業需求為牽引,不拘一格引才育才用才,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動力支持。精準制定引才目錄。圍繞服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十大新興產業人才引育專項,“一鏈一策”建立緊缺人才和團隊定向招引機制,適應制造業翻番、“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需要,靶向引進產業人才。大力推動產才融合。加快卓越工程師培養進程,創新“產教融合”培養方式,推動省屬高校加強“新工科”建設,實現學科專業設置與主導產業、新興產業相匹配,培養壯大產業急需的“生力軍”人才。實施“新徽商”培育工程、“徽商薪火”傳承行動等,深化萬名工業互聯網人才培訓和萬家企業資本市場業務培訓,每年培訓企業經營管理人才50萬人次以上。推進“皖工徽匠”培育行動,培養一批特色技能人才。構建人才發展雁陣。按照全省人才發展總體布局,發揮合肥國家人才平臺“試驗田”作用,優先在稅收優惠、編制管理、績效工資等方面探索改革,吸引培育高精尖缺產業人才。在皖北、皖江、皖西、皖南分別建設區域人才強市,在縣區、高校院所、企業等打造一批特色人才中心,培育一批人才強縣、強校、強院、強企,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以更高效率服務人才創新創業。體制順、機制活,則人才聚、事業興,只有破除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才能讓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近年來,安徽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抓手,先后出臺了3個版次的安徽人才“30條”,印發省委人才《決定》,各地各部門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貫徹措施,打造了編制周轉池、人才“八免”評價等改革特色品牌,形成了上下呼應、相互銜接的制度矩陣。下一步,將聚焦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持續深化改革舉措,積極回應人才關切,充分激發人才活力,進一步形成具有較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推進人才放權松綁。充分發揮用人主體作用,開展賦予人才“引育留用管”自主權試點,在重點大學、一流科研院所、領軍企業等推行人才引進推薦認定制。完善“揭榜掛帥”“定向委托”等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健全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最大限度管控風險的試錯機制。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優化整合人才計劃和項目,完善人才分類評價制度,推動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探索研究制定特殊人才評價辦法。深化唯“帽子”治理,避免給人才貼“永久性”標簽、以帽取人、按帽論價等不良傾向。優化人才精準服務。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重塑人才服務流程,完善高層次人才分級分類目錄,編制各層次人才服務清單,提升服務精準度和針對性。強化金融支持服務,撬動引導社會化資本支持人才創新創業,全面推廣“人才貸”。推動跨部門跨區域信息互通共享,建成安徽省“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形成人才訴求“一窗受理”、人才服務“一站供給”、人才發展“一幫到底”的服務閉環,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
(作者系安徽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