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偉大實踐中形成并不斷豐富發展的,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這一重要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學行動指南,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引領世界文明發展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新征程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
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復興的百年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期間,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著眼于民族文化發展現狀和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文化形態,確定了建立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政治、新經濟和新文化作為中國革命文化建設和發展的根本方向。新中國成立后,在繼承和發展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指導作用,堅持無產階級文化思想引領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在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戰略方針部署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促進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與中國文化實踐的創造性結合與創新性發展,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的形成。此后,我們黨又提出了將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一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將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明確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和戰略地位更為突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發展趨勢,深刻總結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經驗,圍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工作目標,提出了“九個堅持”、“十四個強調”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明確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內的指導地位,堅持黨統籌推進文化工作全面進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促進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始終堅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匯聚共識的作用,營造全社會良好的文化氛圍。始終堅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充分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等。這些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新時代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力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建設掀開嶄新篇章。
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新局面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自覺運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導新時代文化建設實踐,將其中蘊含的領導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真正運用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奮進力量、營造良好環境,為不斷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新局面提供堅強思想保障、強大精神力量、有力文化條件。
堅持和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政治保證。發揮各級黨員干部的思想引領作用,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要深刻認識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內涵,自覺貫徹落實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各個環節,不斷提高政治覺悟,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錯誤觀點。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等關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方針、政策,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高質量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實現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強有力的社會保障。文藝工作者要把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地,以提高人民群眾文化審美能力、道德素養作為文藝作品的創作目標,創作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要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因地制宜地配置文化資源、開展文化宣傳活動,推進地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文化項目的建設,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參與、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發展機制,推動文化產業蓬勃發展,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培育新興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人民群眾共享文化建設成果和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創造必要條件。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增強全社會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歸屬感和自覺踐行力,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作為基礎性工程、戰略性任務,融入國民教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過程,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三進”工程,合理設計思政教材和課程內容,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加大社會基層開展文化宣傳活動力度,創新文化宣傳方式,以主流價值構建道德規范、強化道德認同、指引道德實踐,引導人們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并結合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加以補充、拓展、完善,賦予其當代內涵和表達形式,保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的民族特色,更好地涵育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堅持守正創新、繼往開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要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突出特性,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時代特色、引領時代潮流,全面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譜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華章。
要堅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各地應當整合當地歷史發展和古跡資源,以文物保護為前提,創新文物展覽方式,創建舞劇、紀錄片等多類型文物歷史宣傳方式,弘揚具有當代價值的歷史文化精神。
要堅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順應國際發展潮流,創新國際文化交流方式,將中華民族歷經百年凝練出的文化精髓和精神標識通過各種精彩、精煉的故事載體傳播到海外,綜合運用人際傳播、網絡平臺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魅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要堅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以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促進人類不斷進步的歷史征程。堅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主動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充分利用我國地緣政治優勢,發揮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世界各國貿易、文化互通、互鑒的重要作用,推動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務實合作,將“一帶一路”打造成文明交流互鑒的樣板,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