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勞動者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具有顯著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培養造就大批與之相匹配的新勞動者,建設一支規模宏大、分布廣泛、結構合理、技術精湛的新勞動者隊伍。
一、新勞動者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體力量
新質生產力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下,生產力諸要素及其結合方式發生根本性、革命性、顛覆性質變而形成的。在新質生產力的諸要素中,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的全面創新是有機統一的。勞動工具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綠色化,數據等虛擬資源成為規模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重要的勞動對象,客觀上必然帶來對能夠熟練運用先進勞動工具并作用于新勞動對象的新勞動者的強烈需求。反過來,新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不斷改進、創造先進生產工具,將更多新產品納入勞動對象范圍,推動生產力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
新勞動者以知識化、智能化、數字化勞動能力迭代升級為特點,以科技素養、職業精神和創新意識為內涵,以高水平勞動生產率為顯著優勢,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時代背景下與先進生產力相適應的先進勞動者代表。新勞動者不僅分布于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制造等新產業、新業態,也廣泛活躍于國民經濟各領域。他們使用先進生產工具進行生產和勞動,熟練掌握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生產技術,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力軍。新勞動者不僅涵蓋科學家、知識分子等專門從事技術研發的科技工作者,也包括以技術應用為主的產業工人,存在于研發、制造、營銷等產業鏈全過程和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經濟運行環節。
二、正確理解新勞動者的新內涵
新勞動者是先進技術的承擔者。當今時代,智能化、數字化生產工具代表著先進生產力方向,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生產過程中技術組織形式產生根本性變革的結果。新勞動者要具備深厚的科技素養和數字素養,能熟練掌握數字化生產中的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產業向高端化轉型,有力助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新勞動者是創新驅動的先行者。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新勞動者要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意思維,善于敏銳捕捉市場變化,通過科學研究、生產實踐深化拓展技術創新,不斷產出并運用新的技術成果。
新勞動者是高質量發展的踐行者。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通過技術、管理、知識、數據等新生產要素及其優化配置降低傳統物質生產要素投入,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效益。新勞動者在生產中依靠知識勞動、智慧勞動,有效降低單位產出的能耗和物耗,使全要素生產率大大提高,推進產業結構邁向高級化。
三、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建設高素質的新勞動者隊伍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建設高素質的新勞動者隊伍,要以教育為根基、科技為引領、人才為支撐,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領域的制度性變革。
提質增效,健全著力培養新勞動者的教育體系。優化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學科設置和專業布局,大力發展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相關的學科和專業,推動現有傳統學科和傳統專業的數字化改造,強化學生的數字素養,提升專業鏈、人才鏈與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的契合度。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切實增強對拔尖創新人才的自主培養能力。按照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加強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和新文科建設,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健全創新創業成果的學分轉換機制,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強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促使人才培養與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要求密切銜接。加大對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的統籌力度,優化課程供給,健全勞動者在職教育培訓體系,提升終身學習和發展能力。
賦能增值,提升勞動者對科技創新的研發和應用能力。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需求勇攀高峰,成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頭部力量”和關鍵少數。強化高校科研協作,形成重大技術攻關的強大合力。創新組織方式和體制機制,促進高校教師和企業技術團隊協同攻關、雙向賦能,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深化“破五唯”改革,將高質量科技成果的社會應用和轉化納入高校教師績效考核、職務職稱評聘范圍,提升高校教師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貢獻能力。倡導工匠精神,加快培養“大國工匠”,在生產和服務一線形成技藝精湛的一流產業工人隊伍。
破立并重,優化新勞動者成長發展的社會環境。堅持黨管人才,把新勞動者作為戰略性人才資源納入黨的人才工作重點范圍,發揮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優勢,構建黨委統一領導、多部門協同聯動的新勞動者培養、發展、使用機制。采取靈活措施,完善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創業支持、經費配套等,大力引進全球優秀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團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并以人才外引帶動促進本土人才培養。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以實績和貢獻為導向的薪酬和獎勵體系,優化科技創新成果收益分配機制,破除對新勞動者干事創業的制度束縛,完善公共服務與政策支持。營造崇尚人才、崇尚知識、崇尚創造、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厚植促進新勞動者干事創業的文化沃土。
(作者單位:廣東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