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中美AV一中文字慕,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黨群建設

THE CONSTRUCTION OF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黨群建設 ? 專題聚焦

堅守文化本根 堅定文化自信

2020-06-08 閱讀次數:2778 新聞作者:中國紀檢監察報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躬身踐行,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巨大優勢。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守文化本根,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使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連續性文明,5000年連續發展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特征。歷史學家認為,中華文明具有如此長久的連續性,證明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必有一偉大的力量寓于其中。這個力量就是我們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賦予了中華民族偉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最核心的就是其中的一套思想理念、價值觀和民族精神。主要包括:天人合一。即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合一,注重人道和天道的一致,不是強調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主張天和人的對立,而主張天和人的協調。以人為本。主張“天地之性,人為貴”“人者,天地之心”,肯定人是宇宙的中心。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不重視彼岸世界,始終關注的焦點是人類社會的有序和諧與人生理想的實現。崇德尚義。重視人的德性品格,重視德性的培養和人格的提升,歷來高度推崇那些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士。孔子說“殺身以成仁”,孟子說“舍生而取義”,都是認為道德信念的信守和道德理想的堅持可以不受物質條件影響,在一定的條件下比生命還重要。除了這些核心理念,幾千年來中國文明確定形成了自己的價值偏好,即責任先于權利,義務先于自由,社群高于個人,和諧高于沖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不僅與社會發展的各個階層、各個方面緊密相連,而且已經形成了穩固、獨特的精神支撐架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內在動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形成和維護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對形成和鞏固中國多民族和合一體的大家庭,對形成和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對激勵中華兒女維護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對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促進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系平衡,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與靈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可見,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文化自信的核心和靈魂在于核心價值觀。

價值觀是凝結于文化中的“魂”,決定文化自信的生命力。一方面,核心價值觀決定文化選擇的價值標準。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種精神追求,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文化立場、文化取向、文化理念、文化選擇。對于個人來講,核心價值觀是個人觀察世界、思考人生、辨別是非的心靈尺度;對于一個民族來講,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心理認同、共同奮斗的基本精神依據,民族振興和文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對于一個國家來講,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另一方面,核心價值觀決定文化的性質和影響力。價值觀決定著文化體系的性質,彰顯著文化體系的魅力,引領著文化體系的發展,更影響和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價值目標上,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價值取向上,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價值準則上,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土壤和基礎,大膽吸收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高揚主流價值理想。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依然能應對各種挑戰,迅速崛起,根本原因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強生命力,即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對人民群眾思想信仰的凝聚力、在國際文化舞臺的競爭力以及對世界文化發展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大力推進文化創新發展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曾說:“我時常想,在世界上中國是文明古國之一,其他古國現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國還繼續存在。不但繼續存在,而且還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中國是古而又新的國家。《詩經》上有句詩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舊邦新命,是現代中國的特點。”“舊邦”就是有古老文化歷史的國家,“新命”就是其生命不斷更新發展。面向新時代,我們要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與我們黨倡導的“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一脈相承的,是我們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性路徑,標志著我們黨對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一個新高度,也是新形勢下處理文化傳統“守”與“變”關系的科學指南。創新性發展,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按照新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新方略,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完善,使之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新時代的特點要求,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無論是繼承還是創新傳統文化,都要以實踐標準為準繩,以能不能解決當今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問題為依據。因此,要堅持揚棄繼承、轉化創新,繼承是基礎,創新是重點的原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根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在繼承轉化創新中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