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中美AV一中文字慕,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黨群建設

THE CONSTRUCTION OF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黨群建設 ? 專題聚焦

如何根據《條例》認定處理搞隨意決策、機械執行等行為

2024-06-26 閱讀次數:703 新聞作者:中國紀檢監察雜志作者:周華松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一百三十二條增寫對脫離實際,不作深入調查研究,搞隨意決策、機械執行等行為的處分規定,釋放出與時俱進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越往后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精準認定該行為,我們認為應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準確把握行為本質及危害。隨意決策是指不尊重客觀實際任性用權,急功近利、違規決策,本質上是亂決策、亂拍板、亂作為。機械執行是指看問題干工作忽視客觀實際和規律,片面理解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落實,根源在于官本位思想嚴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實踐中,常見的隨意決策、機械執行突出表現有:一是僅憑個人習慣、經驗、喜好作決策,熱衷搞“一言堂”,想一出是一出,不尊重客觀實際任性用權。二是作風不嚴不實,缺乏深入調查研究,以致決策沒有針對性,成為不接地氣的“空中政策”和互相打架的“本位政策”。三是搞“一刀切”執行,生搬硬套上級精神,簡單粗暴一概而論,罔顧差異統一期限等。比如,某縣環保部門負責人在落實上級部署的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百日行動期間,簡單機械執行政策,未結合實際研究具體治理措施,要求轄區內相關企業全部斷電停產,致使部分符合環保排放標準的企業不能正常生產經營,造成不良影響。隨意決策、機械執行的危害性體現在:一是貽誤發展進程。“決策亂畫餅、落實翻燒餅”等現象,不僅解決不了群眾的實際困難,還浪費財力物力和公共資源,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難以貫徹,貽誤地方發展機遇。二是破壞黨群關系。不顧群眾需求意愿盲動硬干,會導致上級決策部署在落實落地中出現偏差,動搖黨的執政根基。三是損害政治生態。務虛不務實、營造聲勢等現象,會助長墨守成規、弄虛作假等歪風邪氣,影響正常政治生態。

規范取證精準認定違紀事實。“隨意決策,機械執行”的主要特點是“虛”“浮”,是功利主義和官本位思想作祟,導致價值觀走偏、權力觀扭曲。考慮到該行為隱蔽性較強,在執紀執法工作中,要善于透過行為表象,抓住問題實質,重點圍繞以下幾方面開展審查工作。

圍繞違紀構成要件全面取證。調查過程中,要抓住黨員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以“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為重點,從“違規”和“有責”兩個基礎性要素出發,依規依紀依法搜集證據。圍繞“違規”要素,重點核查黨員干部是否存在權力觀扭曲,口號響落實差,搞本位主義、做表面文章,隨意決策、敷衍塞責,亂發指令、冷硬橫推等違反黨規黨紀規定的行為,因此造成對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形象產生負面影響,損害黨群、干群關系,危害黨的事業等嚴重后果。緊扣“有責”要素,看黨員干部是否有只唯上不唯實的主觀意圖,只顧排場、不求實效的價值排序,是否明知自己行為會給人民群眾、黨的形象和事業造成危害,仍然積極追求或者放任上述行為的發生。在取證時重點查清是因重視不夠、方法不當、能力不足導致發生結果偏差,還是存在只求虛功、投機取巧等違背黨的性質宗旨和優良作風的問題。通過與被審查對象談話、調取相關會議紀要、文件批示等書證材料,并結合證人證言、一貫工作表現及群眾評價等證據,綜合判斷是否具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本質特征。

圍繞行為表現特征重點審查。結合履職情況,重點審查制定決策措施是否符合地區發展和實際情況,有沒有沉下心去走進實際、貼近群眾、研究問題,還是照貓畫虎、機械執行、滿足于當“二傳手”。實踐中需要重點把握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否深刻領會黨中央要求。重點考量是否準確把握領會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核心和本質,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二,是否準確結合地方實際。看人民群眾是否滿意,這是最根本的衡量標準;看是否結合本地區情況研究部署細化措施,進行任務分解;看是否存在生搬硬套上級精神,搞機械“對標”,不顧客觀實際和規律以行政指令強力推動,致使政策實施和現實情況脫節等情形。第三,是否堅持實事求是。重點分析在做決策、抓落實時是否充分考慮本地區經濟、政治、歷史、地域等因素,是否未經科學論證,不掌握實情,違反規定亂拍板。重點審查在決策過程中是否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違反議事規則,個人決定或者少數人決定重大問題,是否故意規避集體決策,或者借集體決策名義集體違規。比如,某縣某領導干部在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部署時,為了考核排名在前列,明知全縣長期存在產業結構不均衡,土地、資金等資源供應緊張,市場經營主體較少等實際情況,仍違背經濟發展規律,直接拍板決定突擊完成市場經營主體數量翻倍增長任務,將任務機械攤派給所轄鄉鎮。部分鄉鎮為完成任務,動員轄區群眾注冊大量沒有實際經營業務的經營主體用于充數,造成不良影響。該名干部未經集體研究,沒有實事求是解決問題,選擇做表面文章,不切實際盲目下指標、定任務,符合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行為表現特征。

圍繞嚴重損害后果和不良影響綜合研判。根據《條例》規定,本行為要求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嚴重不良影響的,根據情節嚴重程度給予不同檔次處分。常見的不良影響和損害后果類型包括影響地區或者單位發展、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引發輿情、破壞了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形象、造成了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等等。在取證過程中,需重點調取相關書證材料、鑒定意見、審計報告等證據,根據違紀行為的目的、方式、手段、輿論的評價、產生的損失數額、傷亡情況等因素進行整體判斷。

綜合運用政策策略作出處理。一是準確有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于搞隨意決策、機械執行等違紀行為,如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嚴重不良影響,應按照違反工作紀律,依據《條例》第一百三十二條作出處理。如未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不良影響或情節較輕,可以采取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誡勉等方式處理。同時根據失職失責行為輕重,按照《中國共產黨組織處理規定(試行)》等規定,可以單獨或者與黨紀政務處分合并使用停職檢查、調整職務、責令辭職、免職、降職等組織處理措施。如果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涉嫌玩忽職守或者濫用職權等職務犯罪的,還應依法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二是堅持精準規范追責問責。堅持“權責一致、錯責相當”的原則,厘清不同層級、部門、崗位之間的職責,明確直接責任和領導責任、個人責任和集體責任之間的責任邊界。比如,某縣脫離實際需求,未充分考慮實際財力和經濟水平“盲目上馬”項目,后未經充分論證集體決策“一刀切”全部叫停,導致項目長期閑置。在追責問責調查過程中,綜合考慮全部項目系縣委、縣政府決策推動,相關職能部門具體落實,負責具體工作的經辦人員作用有限、情節較輕等情節,經報省委批準,我們對部分具體經辦人免予追責,避免追責問責泛化,取得良好效果。三是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綜合主觀動機、客觀原因、決策程序、行為后果等方面進行全面考量,對于主觀上出于公心、客觀上存在不可抗力等實際情況、遵守集體決策程序、未造成任何損失和不良影響的,符合“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和黨中央激勵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精神,應當予以容錯,旗幟鮮明為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