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印證了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更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唯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方能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關、干成一件又一件大事、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征程上,深刻領會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對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取得更大發展成就,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寶貴歷史經驗
黨的全面領導具有貫通的歷史邏輯。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們黨歷經艱險挑戰在不懈奮斗中總結出的科學結論,是最寶貴、最重要的歷史經驗,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和貫徹。回顧黨的發展歷程,中國共產黨不斷總結歷史經驗、探索執政規律、改善方式方法,對黨的領導的認識經歷了探索萌芽、豐富發展、鞏固完善的發展過程。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初期雖然意識到掌握革命領導權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領導的實踐經驗,在大革命進行到高潮時期還是放棄了對革命事業和統一戰線的領導,導致黨的革命力量遭受重創。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不斷加深對革命領導權的認識和思考,在爭取革命領導權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凸顯黨的領導的重要作用。土地革命時期,從三灣改編“支部建在連上”,到古田會議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黨實現了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抗日戰爭時期,從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抗日根據地形成“三三制”政權制度,到確立起一元化領導體制,黨的領導在制度建設上的探索日益走向成熟。在解放戰爭時期,隨著全國政權的建立,黨的領導范圍實現了進一步擴大,黨的領導能力和水平得到極大提升。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黨的領導的認識在理論和實踐上都不斷深化。1962年1月,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工、農、商、學、兵、政、黨這七個方面,黨是領導一切的。”圍繞“黨是領導一切的”這一宗旨,進行了一系列艱辛探索,在領導體制、領導機構、領導方式等方面均取得較大突破。改革開放以來堅持黨的領導得到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貫徹和發展,盡管國內外形勢和環境發生著深刻變化,黨仍然能夠通過推進自身建設,使黨的領導持續得到鞏固與完善。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豐富黨的領導的理論內涵,不斷完善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明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在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實踐要求,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黨的領導工作開創新局面、邁上新臺階。立足于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共產黨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持續推進自我革命,清醒地認識到“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堅持從嚴管黨治黨,進一步凈化黨的隊伍、堅定黨的信仰、提升黨的素養、增強黨的能力,使中國共產黨這個世界上第一大執政黨變得更加堅強有力、更能凝聚民心,用奮發有為的精神和團結一致的力量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環節落實和體現。”新時代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要注重對象、內容、過程、方法的全面,要立足世情、國情、黨情,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將黨的全面領導體現到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體現到國家政權的機構、體制、制度等的設計、安排、運行之中,增強黨的領導的科學性和創新性,讓黨的領導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滿足實踐、時代和人民提出的新要求,不斷提升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將歷史發展經驗轉化為奮進新征程的強大動力,妥善解決各種復雜矛盾,著力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確保黨的領導全覆蓋,確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繼承和發展
黨的全面領導具有清晰的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系統總結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根本經驗,深刻揭示了無產階級政黨執政和自身建設對于人類解放事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確立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9世紀40年代到19世紀末,馬克思、恩格斯在總結無產階級政黨建設和革命斗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揭示了建立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先進政黨對取得革命斗爭勝利的必要性。在先進政黨的選擇上,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勝過其余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共產黨肩負著用革命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的光榮使命。在政黨發展的權衡中,馬克思指出了共產黨與其他政黨間的合作關系問題,“在政治上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結成聯盟,只是必須肯定,是你領著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領著你走”,進一步明確了共產黨人掌握革命領導權的重要意義。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揭示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原則,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20世紀初,列寧在與第二國際機會主義和孟什維克派的斗爭中,對黨的領導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在創建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過程中,他始終強調黨的領導:“黨是階級的先進部隊,是階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整個運動及其根本和主要目的的代表。”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后,他強調“國家政權的一切政治經濟工作都由工人階級覺悟的先鋒隊共產黨領導”,同時,還創造性地提出要通過加強黨的建設來鞏固黨的領導,使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
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政黨,自1921年成立伊始就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深化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形成了一系列內涵豐富的理論創新成果,將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科學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領導的重要論述成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中國化過程中取得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這一重大論斷揭示了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間的內在聯系,深化了我們對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為新時代背景下進一步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指引。其中,“最本質的特征”作為某一事物具有的,決定其性質、方向和發展的最核心、最根本的屬性,彰顯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諸多特點和特征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所起的決定性意義。
新時代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要求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領導的重要論述指導新時代黨的領導實踐,認真梳理和總結無產階級政黨執政、建設的客觀規律和寶貴經驗,堅持將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基本原理與時代條件、黨的實際和世界局勢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黨的全面領導具有強大的實踐邏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這一重要論述是黨在領導人民拯救民族危亡、帶領人民創造發展奇跡的過程中總結而來的歷史經驗,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中華文明遭受的損失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從那時起中國人民開始踏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漫漫征程,大批仁人志士涌現出來開啟了一場救亡圖存的“接力賽”,但均以失敗退場,直到中國共產黨誕生并擔負起這一歷史使命。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發生了轉變。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帶領廣大人民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從民生凋敝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百廢待興到自主創新成果持續噴涌,中國以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取得諸多歷史性的成就、發生許多歷史性的變革,在很多領域甚至實現從跟隨者到引領者的華麗轉身。鐵一般的事實向全世界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百年奮斗史告訴我們,什么時候堅持黨的領導,黨和人民的事業就能夠抵御風險、取得勝利;什么時候脫離這一原則,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受到阻撓,甚至遭遇失敗。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我們革命、建設、改革各歷史階段取得諸多重大勝利的根本原因,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
當前,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復雜多變,國內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社會利益關系復雜交織,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更多新問題新挑戰。形勢越是復雜、任務越是艱巨,我們越是需要發揮黨的領導在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中的“定海神針”的作用。要繼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把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和體現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領域各個方面。要從“黨是領導一切的,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軍隊,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各企事業單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既各負其責,又相互配合,一個都不能少”的論述中,準確認識黨的領導對象范圍和內容的全面性,用實際行動更好地凝聚社會共識、匯聚各方力量。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推動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制度體系不斷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