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習近平文化思想蘊含系列重大原創性觀點,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大課題,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創造性提出了“文化自信”的重大問題。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用專章闡述了“堅定文化自信,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的重大問題。文化何以自信?文化自信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文化主體性反映了一個國家和民族對自身文化的自覺意識和進行文化創新創造的主動精神,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不僅僅是堅持經濟、政治上的獨立自主,也要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堅定文化自信,要善于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以自信自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固根守魂弘揚革命文化,以守正創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創造性提出了“兩個結合”的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兩個結合”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結合”不是“拼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本身就是創新,同時又開啟了廣闊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空間。“兩個結合”不僅是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根本途徑,也是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新時代新征程上深入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必須堅持“兩個結合”,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創造性提出了“人文經濟學”的重大命題。人文經濟學是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的重大命題。習近平同志早在浙江工作時就提出“文化經濟”重大論斷,強調“所謂文化經濟是對文化經濟化和經濟文化化的統稱,其實質是文化與經濟的交融互動、融合發展”。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這里面的人文經濟學。”要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推動人文與經濟良性互動、相得益彰。文化賦予經濟發展以極高的組織效能,促進社會主體間的相互溝通和社會凝聚力的形成;文化不僅以“產業之興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更以“文化之繁榮”凝聚起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人文經濟學內蘊“物質富足與精神富有相統一”的價值規范,強調經濟發展的人文價值取向、人文與經濟交融互動關系,是強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呈現。人文經濟學是對文化繁榮與經濟高質量發展雙向賦能發展范式的高度凝練,厚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人文底色,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創造性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議”的重大主張。當今世界,多重挑戰和危機交織疊加,各種思潮激流涌蕩。習近平文化思想主張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系統闡釋推動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的中國主張,強調要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這一文明倡議蘊含著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主要解答了人類文明交往四個核心問題,廓清人類文明發展迷思:“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解答了人類文明交往的基本前提性問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解答了人類文明交往根本價值遵循,“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解答了人類文明交往的強大動力來源,“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解答了人類文明交往的方法路徑。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是習近平文化思想開放包容的外在要求,對助推全球文明倡議的落地生根具有重要意義。這有利于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筑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創造性提出“體用貫通”的重大要求。習近平文化思想涵蓋一系列戰略部署,體現了“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鮮明特征,闡明了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框架和行動指南。這一思想要求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等等。這些重大要求,系統完備、邏輯嚴密、內在統一,體現了目標與路徑的一致、宏觀與具體的融合、整體與部分的統一,既有思想理論層面的認識論,也有實踐操作層面的方法論;既有宏觀層面的規律性認識,也有具體層面的實踐路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