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正風肅紀,為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作風建設,重在經常,必須常常抓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必須常抓不懈。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歡在此歇腳。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為休息時間長了,腿就會“發懶”,再上“十八盤”就更困難了。作風建設同樣如此,越到緊要關頭越不能有絲毫松懈。只要以滾石上山的勁頭、爬坡過坎的勇氣,保持定力、寸步不讓,深化整治、見底見效,就能一步步實現弊絕風清、海晏河清。
——2018年1月5日,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
制定實施中央八項規定,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的徙木立信之舉,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直至真正化風成俗,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要繼續糾治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把握作風建設地區性、行業性、階段性特點,抓住普遍發生、反復出現的問題深化整治,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2023年1月9日,習近平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
抓常,就是要經常抓、見常態。作風建設,重在經常,必須常常抓。風氣養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風建設貴在常抓不懈,時刻擺上位置、有機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風。各級黨組織及其主要負責人要把班子和干部隊伍作風建設緊緊抓在手上,經常分析班子和干部隊伍作風狀況,經常分析本地區本部門干群關系狀況,及時掌握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2025年3月出版的《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
作風建設,重在抓細節,必須環環抓
要堅持查找問題和深化改革相統一。要從問題入手,抽絲剝繭,查找根源,深化改革,破立并舉,與時俱進推進制度創新,攻克體制機制的痼疾,確保公權力在正確軌道上運行。
——2017年1月6日,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要密切關注和分析研判黨情黨風新動向,堅持奔著問題去、對著根源治,既治標又治本,提高管黨治黨的精準性、實效性。
——2024年6月27日,習近平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抓細,就是要深入抓、見實招。作風建設,重在抓細節,必須環環抓。老百姓看作風建設,主要不是看開了多少會、講了多少話、發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決了什么問題。“春江水暖鴨先知”,有沒有變化,老百姓體會最深。為什么我們要抓景區會所、送節禮、送月餅、送賀年卡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事情?為什么要抓辦公用房、公車配備、出差餐飲等問題?就是要從細節處著手,養成習慣。如果對工作、對事業僅僅滿足于一般化、滿足于過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問題就會被掩蓋。相反,提高標準、從嚴要求,自然就會看到差距、看到問題。抓住了問題也就抓住了具體。
——2025年3月出版的《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
作風建設,重在持久,必須反復抓
繩鋸可斷木,滴水能穿石。在改進作風問題上,我們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須保持常抓的韌勁、長抓的耐心,在堅持中見常態,向制度建設要長效。
——2015年1月13日,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破題,黨中央率先垂范,弘揚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等光榮傳統,涵養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一個毛病一個毛病糾治,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突破,一年接著一年堅守,堅決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決破除特權思想、特權行為,堅決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
——2022年1月18日,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的講話
抓長,就是要持久抓、見長效。作風建設,重在持久,必須反復抓。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抓好作風建設非一日之功。作風問題往往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來,存在一個很難走出來的怪圈。這么多年來,作風問題我們一直在抓,但很多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變本加厲了。癥結就是沒有抓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集中抓的時候雷霆萬鈞,平時則放任自流。所以,作風問題必須抓長、長抓,扭住不放,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要從體制機制層面進一步破題,為作風建設形成長效化保障。
——2025年3月出版的《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