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課程。如何讓思想政治理論課說得不那么枯燥,論得不那么顯得抽象,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話語表達上花心思、做研究、下功夫。習近平在諸多場合中巧妙運用修辭、故事和經典,形成大俗大雅、直入人心的“習式風格”,對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具有搭臺定標、固本培元、鑄魂育人的價值動力和深刻的現實借鑒意義。
一、習近平語言藝術的主要特點
1.善用妙喻,在常言中見真理
善用妙喻是習近平語言藝術中的一個突出特點。其突出在于采用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范式,從中國新時代發展實踐的土壤中誕生大眾聽得懂的話、辯得清的理,形成具有獨特親民風格的話語風格,并廣泛運用于治國理政實踐中。譬如,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用“拔節孕穗期”形容青少年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需要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健康養分精心滋養和栽培青少年;在考察北京大學時,習近平用“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形容正確思想理念對漫漫人生路的作用和影響,突出強調了青年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極端重要性;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用“去雜質、除病毒、防污染”來形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是一陣子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要求黨員干部勤于修身、嚴于律己;而用“老虎蒼蠅一起打”來形容全面從嚴治黨的信心和決心,用“牛欄關貓”來形容制度的精細化,這更是大俗中見大雅的典型范例。
2.善講故事,在平凡中見偉大
“當我們讀到的是故事,而非羅列的事實時,我們會記得更加準確。”不難發現,習近平在諸多重要講話、文章、訪談中都善于用故事來傳遞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在巴基斯坦議會的演講中,習近平講述了2008年中國汶川發生特大地震與2010年巴基斯坦遭受特大洪災時兩國守望相助、共渡難關的故事,闡釋了“巴鐵”到底有多鐵;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習近平用中國流行的一首歌《時間都去哪兒了》講述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日常,勉勵廣大黨員干部要勤讀書、善修身、學立德;在解讀共產黨員的初心時,習近平則引述了“半床棉被”“一刻也離不開老百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母親送兒打日寇”等故事,教育廣大黨員要不改初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斗爭中,習近平則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向世界講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帶領全國人民一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3.善引典故,在言諄中見意重
歷史可以昭示未來。讀懂歷史,方可探知未來。在習近平的話語體系中,善用古代典籍和經典名句來解釋現實問題,引領文化自信,突出文化魅力與文化傳承,是習近平領導智慧和執政風格的生動寫照。比如,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以李斯《諫逐客書》中的“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指出深化國際務實合作,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道理所在;在集體會見出席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外方代表團團長時,習近平借林則徐自勉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道出了國家與國家之間,應將多樣性和差異性轉化為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消除彼此之間的疑慮和隔閡,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又引《禮記·學記》中的“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叮囑教師要自覺養成健康人格,用高尚品德和扎實學識贏得學生敬佩與尊重;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習近平則用漢代名著《說苑·敬慎》中的“慎終如始”,指出疫情防控工作要毫不放松、善始善終、再接再厲。
二、習近平語言藝術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引領
1.習近平語言藝術為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提供了生動指導
列寧曾說:“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馬克思主義首先應是大眾的馬克思主義,只有根植大眾、緊隨時代、推陳出新,馬克思主義才能受到大眾的體認,馬克思主義才能更好地指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習近平的語言易于引人、落腳當代,讓高深理論變通俗道理,讓廟堂之音變日??谡Z,打破了不同群體的語言障礙,縮短了不同受眾的思想時差,讓受眾在俗語中見真理,是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在中國的繼承發展,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生動指導。實踐證明,時代的語言最能引領風尚,接地氣的語言最能引起共鳴。譬如,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提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有決心為青年跑出一個好成績,也期待現在的青年一代將來跑出更好的成績?!庇脧V大學生都熟悉的“接力跑”形容復興征途,用“為青年跑出一個好成績”彰顯我將無我的責任擔當,用“跑出更好的成績”表達對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如此表述既富有時代氣息,又極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語言通俗易懂,讓人印象深刻。可以看見,習近平講話言之有物。無論是談人物還是講事件,習近平講話總能直抒其意又通俗易懂,貼近受眾、貼近實際、貼近思想,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讓人直觀了解其表達內容,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很好的指導價值。
2.習近平語言藝術為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性編著了現實教材
一個好的故事能夠刺激一個人的思維系統,讓人置身其中;一個好的故事能夠增強一個人的情感認同,影響人的一生。簡言之,故事本身需要形象,故事延展需要想象,如此故事方稱得上好故事。作為中國故事的“第一主講人”,習近平善于發揮人物、動作和場景在故事情節中的作用,通過有機配合和無縫銜接,為故事搭起一個穩定的“三腳架”。其所講的故事有很快的“帶入感”,所描述的內容有很強的“畫面感”,使受眾很快產生“即視感”和“認同感”,讓人在平凡之中見偉大,使人印象深刻,教人主動思考。思想政治理論課,首要在思想。從一定層面上看,習近平講故事,其本身就是一個關于思想政治理論的具體課堂,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性的現實教材?!耙惠呑由畈毓γ?、初心不改的張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獻給脫貧事業的黃文秀,為救火而捐軀的四川木里31名勇士,用自己身體保護戰友的杜富國,以十一連勝奪取世界杯冠軍的中國女排……”習近平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提到那些難忘的人和事,每一個人物都值得我們大書特書、大寫特寫,每一個瞬間都值得我們深深感懷、永遠銘記。在故事述說中,沒有什么比深入解讀我們了解的人或事更讓人期待了??梢钥匆?,習近平講話言之有理。講話的目的是為了闡發道理,啟迪思想。習近平講話善于展現完整的敘事弧線,用大眾耳熟能詳的故事,把深刻的道理具象化地呈現給教育對象,讓人深受啟發、久久難忘,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很好的實踐價值。
3.習近平語言藝術為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文化底蘊樹立了極好典范
無須諱言,古為今用、經世致用,這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內涵所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也是煥發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性和理論性不得不面對的重要命題。習近平用經典名言打破了歷史時空的界限,用前人的智慧教育后世,在諄諄教誨中傳遞精神,在談古論今中闡釋道理,很好地建立了同一問題的共同解釋,顯示了中國智慧和中國精神的立體化和傳承性,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樹立了極好典范。面對全球化、市場化、網絡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引好名言名句,不僅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和理論性,達到寓意深長、生動傳神、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且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進言之,善用典故詮釋時代話語,活用時代話語再現典故精華,既是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方式,又是挖掘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引導人民樹立文化自信的精彩彰顯??梢钥匆?,習近平講話言之有據。習近平善于引經據典,用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向人們展示中國、介紹中國,讓人暖心提氣,催人砥礪奮進,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很好的參鑒價值。
三、習近平語言藝術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基本導入
1.搭臺定標,用好修辭手法,講學生聽得懂的話語
作為一種教育引導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對學生成長成才的歷程進行收集、加工、整理,形成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解釋系統,才能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獨特魅力,更好吸引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中來。
一是要圍繞教學對象。講話是一種雙向互動的語言交際行為,面對什么人講什么話,如此才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零時差”地傳遞好言語信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的是要把重要思想內容傳播給學生,讓學生的精神受到洗禮,讓學生的思維受到啟發,讓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要學習習近平大俗大雅、形象生動的語言修辭風格,會用、敢用、善用妙喻,將長篇大論變成短小精文,拉近教與學之間的距離,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把握節奏韻律。再好的“大餐”不如精美的“小食”更容易抓人“胃口”。當代學生的成長環境和主體發展特征決定了他們不會簡單接受“批量式”的單向思想灌輸,而是根據已有的認知基礎選擇有價值、易消化的信息內容。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選擇精妙的成語、形象的諺語、適當的排比、準確的辭格,讓語言整體表達更具張力和活力,深入淺出地為學生還原思想內容。
三是要注意精準用詞。精妙的用語才能直抒其意,準確的用詞才能體現嚴謹。華麗的辭藻不一定代表語言的高雅,樸實的語言也不一定降低表達的檔次。思想政治理論課說到底是一門“講話”課程,或者說是一門師生之間的思想“對話”課程。只有緊隨時代腳步,講好時代話語,用學生喜歡的語言方式或話語風格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才能吸引學生、教育學生、感染學生。
2.固本培元,講好中國故事,舉學生記得住的例子
實踐證明,當代學生是一群愛聽故事的群體,以故事的形式傳達信息,更讓人青睞有加。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敝v好這三個故事,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過去和將來,讀懂他們和我們。
一是要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故事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內容和寶貴資源。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精心選擇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道路上的人與事,為學生解讀中國實際、中國問題和中國發展。要通過故事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質,解讀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奮斗歷程。要通過縱橫比較的手法,彰顯故事時代性,重點介紹全黨全社會如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奮進拼搏的故事,讓聽故事的人既能了解曲折的歷史,又能看到更加光明的未來。
二是要講好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重視人物對話、外貌特征、行為描寫、心理活動在故事講述中的重要性,注重從那些平凡而勤勞、普通而偉大的勞動大眾中搜集故事素材,提煉勞動大眾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品格,還原人民在筑夢、追夢、圓夢過程中的真實情感和實際狀況。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白衣披甲、壯士出征、赤子仁心、英雄凱旋等都是極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題材。只有講好這些故事,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三是要講好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在新時代,中國正在以嶄新的姿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些新興的詞匯正在不斷展現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講好“巴鐵”,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的關系到底有多鐵;講好“胞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和緬甸之間的情誼到底有多深。思想政治理論課只有緊扣熱點熱詞,講好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背后的故事,才能讓學生明白何謂大國擔當,何謂“四個自信”,才能更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國家、民族、人類的前途命運,正確認識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
3.鑄魂育人,引好經典名句,辯學生弄得通的道理
中國話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典名句更是先人留給后代的寶貴文化遺產,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可忽略的重要資源。
一是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中華傳統文化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形成一系列價值理念、思維方式、倫理規范和風俗習慣,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價值內涵。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引“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與學生暢談人生理想;借“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可與學生探討精神境界;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與學生探索修身之方;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可與學生抒發愛國情懷,如此等等。通過蘊含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的經典名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二是要從革命文化中萃取養分。五四運動以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了不懈斗爭,孕育了偉大的革命精神和優良的革命傳統。一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鼓舞人心的絕佳名句;一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將作者的雄心壯志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句“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繪出了中國女性的巾幗風貌;一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更是讓不同學齡的孩子朗朗上口、謹記于心。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用好革命文化經典語詞,可以引導學生了解革命精神的物質形態、精神形態和制度形態,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奮斗精神。
三是要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提煉精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通過一系列改革實踐,誕生了載人航天精神、北京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也誕生了屬于這一時期的時代語言,凸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人民性、多樣性、開放性和創新性特點?!艾F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勾勒出了青春本該有的樣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開創了生態文明新時代。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用好現代話語和大眾話語,能有效增強學生學習接受能力,更能有效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時代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