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清華大學時指出,廣大青年要愛國愛民,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在高校師生中開展黨史宣講既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青年大學生知黨愛黨的重要方式。當前,我們應創新黨史宣講,更好激發青年信仰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以“黨史+理論”唱響主旋律
開展黨史宣講,不能簡單地以史論史、就事論事,而是要著眼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注重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提升境界。進入新時代、面向新征程,開展黨史宣講應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前提,原汁原味地學、深入淺出地講。
一是堅持唯物史觀,把握主題主線。各級黨委把關定調,指導老師跟進指導,避免似是而非、杜絕嘩眾取寵、防止“低級紅、高級黑”。二是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百年黨史波瀾壯闊、扣人心弦,應指導學生博觀約取,廣泛收集資料、深入調查走訪,讓場景更立體、人物更鮮活、故事更感人,避免黨史宣講變成干巴巴說教或材料介紹。三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對象和場合,選擇相適應的內容。對一些尚沒有定論或邊界模糊的內容,應仔細甄別,避免產生歧義、引發誤解。
以“黨史+黨建”構筑主陣地
黨史是高校開展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面向學生開展黨史宣講、組織學生參與黨史宣講,是促進青年學生不斷增強“感黨恩、念黨情、跟黨走”使命感的有效方式。
一是將黨史宣講與黨員發展、學生黨支部建設等工作結合起來。在黨史宣講中考察、鍛煉青年,促使他們在思想上、行動上入黨;將黨史宣講納入黨支部“五化”建設考核指標體系,實現黨史宣講在大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中的長效化、常態化。二是將黨史宣講和教學院部的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綜合考核評價結合起來。鼓勵各二級黨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演講比賽、朗誦比賽、歌詠競賽宣講黨史,提升師生政治覺悟和精神風貌。三是將黨史宣講與區域黨建工作結合起來。打造高校、社區、政府、企業聯動的黨史宣講合作機制,將地方的老戰士、老專家、革命后人“請進來”,將高校教師、學者、優秀學生“送出去”,讓青年在廣闊社會天地中感受黨的領導帶來的蓬勃生機與巨大變化,進一步激發青年學生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斗、赤誠奉獻的決心與信心。
以“黨史+校史”講活育人篇
每一所高校的發展史,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的生動縮影,是開展“四史”教育的典型案例與活教材。應鼓勵高校結合校史開展黨史宣講,不斷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一是將校史置于黨史的宏大視野中。梳理校史小細節與黨史大事件的內在聯系,通過舊建筑、老物件講述發生在校史中的黨史故事,增強校史的厚重感、榮譽感。二是結合學校的學科特色、區域特點、行業屬性等開展黨史宣講。以點帶面、以小見大,讓社會大眾和學校師生通過所在行業、優勢學科的發展,感悟到黨的領導在具體行業與領域中的落地與轉化,培植愛校情懷。三是增強黨史宣講的目標導向和問題意識。將校史、黨史學習和創新創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等工作結合起來,挖掘身邊典型、樹立身邊榜樣,鼓勵廣大青年不斷克服困難、奮勇前行,提升黨史宣講的感染力和育人效果。
以“黨史+創意”引領新高地
發揮黨史宣講的育人作用,必須占領互聯網傳播高地。
一是選取黨史中的青年元素,采用講故事的方式,通過藝術加工形成適合互聯網傳播的短視頻、H5、音樂、漫畫等創意作品,增強黨史宣講的趣味性、共情性。二是借鑒互聯網思維的交互性、扁平化、精準性,通過“視頻號”“頭條號”、兩微一端等形成黨史宣講的新媒體矩陣,打造黨史信息線上宣講、線上分發、線上傳播的生態鏈,實現線上黨史宣講全覆蓋。三是充分利用融媒體傳播可視化程度高、沉浸感強等優勢,給黨史教育加入更多生活場景和服務功能,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網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