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回望走過的路,不忘出發的路,繼續走好前行的路,都必須從理論上深刻認識并領會中國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百年來共生共榮、互相成就、相得益彰的內在關系,更加自覺地推進實踐創新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汲取理論智慧和思想力量。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在極端嚴峻復雜的環境中不斷發展壯大,直至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領導力量,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迎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一個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始終堅持并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國共產黨堅持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深陷民族危機和社會矛盾之中。面對“中國向何處去”的重大時代課題,在救亡圖存的過程中,農民階級、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進行了不懈努力卻先后均以失敗而告終。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哪種理論能夠對這兩大歷史任務作出正確回答,它就會成為中國人民的信仰;哪種政治力量能夠帶領人民實現這兩大歷史任務,它就能夠成為中國發展進步的領導力量。毛澤東在《唯心史觀的破產》中指出:“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1919年的五四運動的前夜,共計70多年中,中國人沒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國主義。”“1917年的俄國革命喚醒了中國人,中國人學得了一樣新的東西,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以后,中國改換了方向。”在各種思潮和力量的角逐中,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
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干革命、搞建設。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始終堅持歷史和邏輯相統一、主觀與客觀相符合、思維和存在相結合。這個歷史進程也是不斷進行反思與批判、總結經驗與教訓的思想進程。實際上,在早期革命實踐中,黨內一度存在的教條主義與經驗主義傾向曾使革命事業遭受了重大挫折。因此,毛澤東指出:“要使得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革命科學更進一步地和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相結合起來。”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也讓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偉力在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成功實踐中充分迸發,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作為“有前途”的無產階級政黨,通過堅決斗爭實現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指出:“一個階級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越是比較低……它就越是與進步相聯系,越是有前途。”在中國,這個“有前途的階級”迅速組成先進政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與革命理論為指導,把矛頭指向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些就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這些矛盾斗爭及其尖銳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發展的革命運動。”只有凸顯出馬克思主義的斗爭性和階級性才能適應并滿足革命的需要。在一次次的反抗和斗爭中,革命的星星之火迅速點燃了整個神州大地,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面對一窮二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國情,大力開展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角度揭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動力。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實現國家工業化,以逐步滿足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在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毛澤東從經濟、政治、國防、民族、外交等方面創造性地提出了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需要辯證對待的“十大關系”,從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的基本情況出發,調整不合理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正確概括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角度確立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總體上來看,在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的歷史時期,雖然經歷嚴重曲折,但仍取得了獨創性的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后來改革開放的勝利推進,積累了重要的思想條件、物質條件、制度條件和寶貴經驗。
中國共產黨堅持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開創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次偉大覺醒,孕育了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推動實踐創新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開啟了改革開放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幕。順應時代要求、總結歷史經驗、實現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經久不衰、歷久彌新的奧秘所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我們黨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通過真理標準大討論,中國共產黨在理論上突破了“兩個凡是”的思想藩籬,恢復了馬克思主義的本來面貌和基本精神,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正確解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歷史偉業取得重大成功的背后,是中國共產黨對于馬克思主義解放思想本質要求的不斷堅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鄧小平理論逐步形成并發展,進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堅持和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推進,社會經濟體系、政治組織架構、人民內部矛盾與利益分配方式都處于發展與完善階段。同時,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歷史教訓警示我們,切實加強黨的建設并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是十分迫切的任務。面對國內復雜嚴峻的任務和國外風云突變的形勢,中國共產黨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科學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在嚴峻的時代考驗面前、在世界社會主義遭受挫折面前,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直面發展難題,突圍發展困境,借鑒國內外發展的有益經驗,進一步堅持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科學回答“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以“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堅持科學發展觀,既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的堅持和發展、繼承和創新,也是中國共產黨“兩個先鋒隊”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使然。歷史地看,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立場,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始終強調我們的發展決不是也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健康為代價。科學發展觀在將馬克思主義思想力量轉化為發展中的物質力量的同時,從方法論上凸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對馬克思主義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
中國共產黨堅持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盡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覺、理論自覺和實踐自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了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領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堅持馬克思主義就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強調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黨對于革命事業的重要性,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是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的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充分總結革命、建設、改革中的經驗和教訓,把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確立為黨的建設的重中之重和首要原則。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是保障無產階級先進性、凝聚無產階級戰斗力的政治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胸懷“兩個大局”,直面長期執政的“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總結治黨管黨的成功經驗,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明確了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化的過程中開拓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能夠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根本原因就在于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須知,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踐行初心使命,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強調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總結和提煉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經驗,同時借鑒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分”。并基于此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課題。新時代,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就必須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黨和人民的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產生了歷史性影響: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民主法治日益健全、思想文化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生態質量不斷提升、國防建設開創新局、大國外交昂首前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穩步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已經厚積薄發。同時,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共產黨積極融入全球治理,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以有效的舉措和實際行動為實現人類的解放提供著中國方案,貢獻著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中國共產黨胸懷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