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三角形石頭上,其中兩面雕刻著兩枚中國共產黨黨徽,鐮刀和錘子交叉在一起,黨徽圖案規范清晰。
這件難得的紅色文物,已有85歲,被稱為磐安石刻黨徽。19年前,浙江省磐安縣新渥街道大芝山村村民們在拆除老房子時,意外發現了它。它的個頭不大,三條邊長度分別為48厘米、42厘米、36厘米,厚為26厘米,分量不小,重達63.5公斤。
兩枚石刻黨徽,深藏一段英雄故事。磐安是革命老區,1935年10月,紅軍挺進師第一縱隊在王屏、楊金山的率領下,由縉云進入磐安仁川開展革命活動。
在苦竹坑戰斗中,王屏為掩護其他戰士撤退,自己留下來阻擊敵人,結果連中數彈身負重傷被捕。王屏寧死不屈,至死也沒有將黨和軍隊的機密泄露出去。
楊金山繼續帶領隊伍開展斗爭。1936年,他帶領部分戰士來到仁川月嶺村。不幸的是,消息走漏。國民黨連夜調集保安團500余人圍殲紅軍。面對敵人兩面夾擊,危急時刻,楊金山沖在隊伍最前面,大手一揮,斬釘截鐵地吶喊:“把敵人全部消滅在這里!”一聲吶喊給戰士們帶來無窮力量,大家個個視死如歸,站在山崗上居高臨下痛擊敵軍。突圍中,一顆流彈迎面打中楊金山,楊金山最終因傷勢過重壯烈犧牲。部分紅軍在撤退途中,化整為零,隱藏在附近村莊。
有4名紅軍戰士隱藏在村民申屠志森家中。懷揣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革命的必勝信念,紅軍戰士和申屠志森一起,花了10天左右時間,完成了這件“磐安石刻黨徽”,戰士們以此緬懷在磐安的斗爭歲月,也將自己的初心永遠地融入了這件石刻作品。
為了保護石刻黨徽,申屠志森在建房時,將它藏在了房屋的棟柱里。新時期,它得以重見天日,目前展陳于大盤山博物館。石刻黨徽的背后,濃縮了一段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磐安的光輝歷史。
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革命先輩將黨徽刻在石頭上,如今,石刻黨徽也將革命先輩的初心和精神一點一點刻進新時代黨員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