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13日
毛澤東和朱德、王稼祥、譚政致電彭德懷、楊尚昆、羅瑞卿、陸定一、聶榮臻、彭真等。電報提出對八路軍政治工作的幾點意見,指出:(一)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中的政治工作,在抗戰中應有其獨立性。這種獨立性是根據黨的政策與共產黨在民族斗爭中的獨立性而來的。然而所謂政治工作的獨立性并不是要我們抄襲內戰時期一切作法,相反的我們應當根據民族戰爭的環境來確定政治工作各方面的具體方針,我們應當使軍隊的政治工作變成實現黨的每個政策的有力武器。(二)軍隊政治機關與軍隊各級干部,尤其是軍政干部,必須了解與掌握黨的政策與策略。在政權及地方黨未建立起來的地方,軍隊政治機關應負全責建立政權與地方黨,而在建立的過程中必須嚴格地實行黨的政策。在政權及地方黨已建立完備的區域,軍隊不應干涉地方政權及黨的工作,而應尊重他們,成為遵守法令的模范。(三)為堅持敵后的艱苦斗爭,必須團結全黨干部,因此明確地規定下列關系是必要的:在軍隊黨與地方黨的關系中,應更多更嚴格地要求軍隊黨負責任,如遇爭執事件,應更多地責備軍隊黨;在外地干部與本地干部的關系中,應更多地要求和責備外地干部;在老干部與新干部關系中,應更多地要求和責備老干部;在正規軍與地方武裝的關系中,在老部隊與新部隊的關系中,應更多地要求和責備正規軍和老部隊。(四)估計到部隊的分散環境和政治工作現狀,因此政治工作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應注意:全般性。反對只顧局部利益與本位主義;進步性。多研究,多總結,反對保守不求進步;復雜性,多樣性。反對遇事簡單公式主義,敷衍了事;計劃性,組織性。反對急躁盲動亂來一頓;統一性。以使分散與集中、自動與命令求得一致;實際性。反對不著重實際,鋪張夸功;精細性。反對粗枝大葉只顧表面;戰斗性。以求政治工作真正適應于戰斗環境。
1943年8月13日
毛澤東致電中共各中央局、中央分局。電報指出:蔣介石及國民黨進攻邊區的陰謀,雖因我們的揭穿、有準備,及外國人的干涉而暫時停止,但他們的陰謀并未放棄,同時在全國廣泛發動要求解散共產黨的輿論。蔣之代表張治中在周恩來、林彪兩同志離渝前,非正式地告訴他們,說國民黨在國際解散后擬有兩個方案,一是要中共交出軍權、政權以取得黨的合法化,一是國共兩黨合一。電報將國民黨正面戰場和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的抗日戰績進行了比較:據今年七月統計,全部在華日軍三十六個師六十萬人,國民黨只抗擊二十五萬人,共產黨抗擊了三十五萬人。全部汪精衛、王克敏的偽軍六十二萬人(大部分是蔣介石軍隊投敵偽化的),國民黨只牽制了廣東方面的六萬人(但并不攻擊他們),在華北、華中五十六萬偽軍,均為共產黨所抗擊,國民黨對之一槍不打。電報還指出:我黨政策是盡一切方法避免和國民黨破裂,避免大內戰,同時揭露國民黨的抗戰不力與反共陰謀,對抗國民黨的反共言論,并準備自衛實力。
1945年8月13日
鑒于蔣介石壟斷接受日本投降的權利,借口受降而調運大軍向解放區進逼,積極準備內戰的情況,毛澤東以朱德名義起草致蔣介石電。電報指出:現在日本侵略者尚未實行投降,而且每時每刻都在殺中國人,都在同中國軍隊作戰,都在同蘇聯、美國、英國的軍隊作戰,蘇美英的軍隊也在每時每刻同日本侵略者作戰,為什么你叫我們不打了呢?我們認為這個命令你是下錯了,并且錯得很厲害,使我們不得不向你表示:堅決拒絕這個命令。八月十六日,毛澤東再以朱德名義致電蔣介石,進一步揭露蔣介石集團準備內戰的陰謀,并提出了中國共產黨關于制止內戰的六項主張。
同日,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議上講演。講演分析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政治的基本形勢,提出黨的方針策略。關于目前基本形勢,指出:最近幾天是遠東時局發生極大變動的時候。抗日戰爭當作一個歷史階段來說,已經過去了。新的情況和任務是國內斗爭。蔣介石說要“建國”,今后就是建什么國的斗爭。是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呢,還是建立一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這將是一場很復雜的斗爭。
關于黨的方針策略,指出:蔣介石對于人民是寸權必奪,寸利必得。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人民得到的權利,絕不允許輕易喪失,必須用戰斗來保衛。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么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全國性的內戰不論哪一天爆發,我們都要準備好。早一點,明天早上就打吧,我們也在準備著。這是第一條。現在的國際國內形勢,有可能把內戰暫時限制在局部范圍,內戰可能暫時是若干地方性的戰爭。這是第二條。第一條我們準備著,第二條是早已如此。總而言之,我們要有準備。有了準備,就能恰當地應付各種復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