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北望村的郝家大院,由漢王望族郝家在19世紀初興建,院中三進房屋依山而建,厚重的大門背后,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紅色歷史。
1999年3月,一封來自北京的信函,喚醒了這里沉寂許久的歷史記憶。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因需要編寫《鄧小平年譜》,來函至徐州市,希望有關部門提供北望村的相關情況。經過當地文史工作者縝密的研究、考證,最終確定:1949年1月15日至3月21日,渡江戰役總前委、華東局、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機關就設在銅山縣(現為銅山區)漢王鎮北望村郝家大院。
1949年1月10日,歷時66天的淮海戰役落下帷幕,此時徐州城內國民黨特務活動猖獗,北望村因地處近郊,位置相對隱蔽,靠近津浦、隴海兩條鐵路,成為戰役指揮中樞的理想場所。1949年1月15日,華東野戰軍司令部移駐郝家大院。2月11日,中央軍委復電淮海戰役總前委:在淮海戰役期間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人組成的總前委,在渡江戰役期間“照舊行使領導軍事及作戰的職權”。2月14日,遵照中央軍委指示,中共中央華東局領導曾山與劉伯承、鄧小平到達郝家大院,至此四大機構共聚郝家大院,共商渡江大計。
渡江南進,中共中央決心把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渡江戰役總前委在郝家大院駐扎期間,進一步醞釀完善了渡江戰役作戰方案、作戰部署、作戰設想,積極開展渡江戰役部隊整訓工作、進軍江南的接管準備工作、支前后勤準備工作、兩大野戰軍的整編工作。1949年2月20日,陳毅、粟裕、譚震林、張震聯名簽發《第三野戰軍京滬杭戰役預備命令》(京字第1號)。黨的七屆二中全會閉幕后,鄧小平、陳毅、譚震林等人到山東濟南看望了正在養病的粟裕,一起商談渡江作戰的準備工作。鄧小平隨總前委、第三野戰軍指揮部離徐南下的8天后,親自起草《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將渡江作戰的具體部署、計劃向中央軍委作正式報告?!毒紤鹨蹖嵤┚V要》對百萬大軍渡江作戰作出周密細致的安排部署,對保證京滬杭戰役的勝利起到重要作用。
作為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郝家大院的歷史價值不斷被發掘。2006年4月,郝家大院被列為銅山區文物保護單位,同年6月,被江蘇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6月29日,重新修復布展的大北望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陳列館面向公眾開放,日均接待游客超300人次。如今,大北望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陳列館已經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課堂,讓紅色血脈和紅色基因世代相傳,揚起渡江戰役的勝利之帆,凝聚起人們心中強大的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