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律嚴明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和派別組織的獨特優勢,是我們黨發展壯大、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法寶。回顧百年來黨的紀律建設的發展歷程,提煉總結紀律建設的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和實踐經驗,對于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維護黨的團結統一、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紀律建設的歷史進程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紀律建設。我們黨從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視嚴明黨的紀律。這一時期黨的紀律規定處于初創期,紀律條文相對比較簡單。黨的一大綱領對黨員身份排他性、組織確認、保守秘密、機構設定、財務紀律等作出了明確規定,二大黨章專章規定“紀律”,三大黨章對加強財政監督、強化組織紀律作出規定,五大黨章規定了黨的監察機關和違紀處分的規定,七大黨章確立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執紀方針。我們黨還針對腐敗、軍事斗爭、群眾關系等制定了專門的紀律規定。這一時期,黨的紀律帶有鮮明的戰爭年代色彩,規定務實管用接地氣,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關于中央委員會工作規則與紀律的決定》《關于各級黨部工作規則與紀律的決定》等,強調“四個服從”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有力保障了黨的團結統一。
這一時期,我們黨還沒有自上而下建立專門的、覆蓋全國的紀律執行組織。黨成立后很長一段時期,黨的紀律由中央及地方各級執行委員會直接行使。直到黨的五大,黨章才規定設立中央監察委員會。1934年1月,黨的六屆五中全會選舉產生了中央黨務委員會,負責黨員的處分。在殘酷的革命戰爭中,嚴格執行紀律非常緊迫和重要,破壞黨紀而不能改正的人即被清除出黨。嚴格執紀有力維護了黨的聲譽和形象,保證了黨堅強團結、意志統一、行動一致,為奪取革命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的紀律建設。新中國成立后,在全國建立專門的紀律執行機構成為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1953年底,各級黨的紀律檢查機構基本建立。1955年3月,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通過《關于成立黨的中央和地方監察委員會的決議》,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被監察委員會代替。1969年4月,黨的九大通過的黨章取消了有關黨的監察機關的條款,不久黨內的專門紀律執行機關被撤銷。
新中國成立初期比較重視制度建設,相關的組織規定開始制定。如1950年2月,中共中央批轉《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細則》,全國紀律檢查工作有了具體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等相繼出臺。但之后制度規定逐漸被忽視和廢止,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黨的紀律遭到嚴重破壞。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紀律建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紀律建設組織系統得以恢復并不斷發展。1979年,中央紀委和地方各級紀委恢復重建。黨的十二大后,各級紀委選舉產生機構由黨委或者黨委全會升格為黨代會,黨總支和黨支部都設立了紀律檢查委員,地方各級紀委的領導體制由同級黨委領導改為同級黨委和上級紀委雙重領導體制。從1993年1月起,中央紀委、監察部合署辦公,開始探索建立巡視制度,推進派駐機構改革,紀律檢查體制改革逐步推進。
這一時期,我們黨注重制度建設,把建立完善黨內法規作為紀律建設基礎性工作,制定了數量多、范圍廣、種類全、針對性強的法規制度,比如《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規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試行)》等。黨的十三大提出廉政建設,開始探索實施村務公開、政務公開等舉措。1990年開始持續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1993年8月,中央紀委二次全會部署開展反腐敗斗爭,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查處大案要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成為紀律檢查的三項任務,增強了紀律建設的實際效果。
新時代黨的紀律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紀律建設,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用鐵的紀律全面從嚴管黨治黨。紀律檢查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兩個責任”“兩個為主”“兩個全覆蓋”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增設紀檢監察室、紀檢干部監督室,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得到實質性推進。向中央和國家機關全面派駐紀檢機構,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紀委監委實行合署辦公。
紀律體系不斷健全,制度規定質量不斷提高。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紀律建設的有效經驗做法固化成為制度規定,先后兩次修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制定修訂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廉潔自律準則、黨內監督條例、巡視工作條例、問責條例等一大批黨內法規制度。注重黨紀與國法的有效銜接,不斷健全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
突出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要求全黨堅決做到“五個必須”,堅決杜絕“七個有之”。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巡視強化政治監督,正確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
百年來黨的紀律建設的寶貴經驗
必須始終把嚴明紀律作為管黨治黨的治本之策。紀律嚴明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建黨原理為指導,旗幟鮮明地將嚴明的紀律作為自己的本色,堅持用鐵的紀律約束黨組織和黨員。百年紀律建設實踐表明,只有用嚴明的紀律要求各級黨組織和所有黨員,黨的肌體才能不斷純潔、更加健康,黨才能更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必須始終將加強紀律建設作為不斷奪取新勝利的重要法寶。廣大黨員能否認真遵守、執行和維護黨的紀律,直接關系黨的團結統一,關系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關系黨的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百年紀律建設實踐表明,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是我們黨克敵制勝、不斷奪取新勝利的重要武器。紀律性強,黨的凝聚力、戰斗力才強,組織的力量才強。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嚴峻挑戰下、特殊環境中,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不斷加強黨的紀律建設。
必須以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紀律建設。百年來,黨根據不同時期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不斷豐富黨的紀律的內涵和要求,以規范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的言行,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實現黨的目標使命。百年紀律建設實踐表明,世情、國情和黨情不斷發展變化,決定了黨的紀律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紀律規定、執紀辦法、配套機制必須隨著黨的事業發展而與時俱進,必須結合新的任務和實踐不斷改革創新,以適應新的發展變化。
必須把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放在首位。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規矩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我們黨對黨員政治要求是一以貫之的,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作出“任何出版物,無論是中央的或地方的,均不得刊登違背黨的原則、政策和決議的文章”的規定,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強調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首要的紀律規矩,政治紀律作為首要的管總的紀律得到不斷強化。百年紀律建設實踐表明,只有把維護政治紀律放在首位,抓住黨的紀律建設的根本,才能促進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的好轉,保證革命、建設、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
必須始終緊緊圍繞黨的歷史使命和中心任務加強黨的紀律建設。黨的紀律是執行黨的路線的保證,必須始終緊緊圍繞黨的歷史使命和中心任務不斷完善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圍繞奪取革命勝利這個中心任務,建立了一套以軍事紀律為主要內容的紀律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紀律建設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強對黨內政治生活狀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百年紀律建設實踐表明,黨的紀律建設是黨完成歷史使命和任務的手段和措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黨的中心工作。只有緊緊圍繞黨的重大決策部署,黨的紀律建設才能找到遵循,不會迷失方向,實現高質量發展。
必須把自覺遵守紀律與加強監督執紀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紀律,是建立在共同的革命目標、革命理想與共同利益基礎上的自覺紀律。對于共產黨員來說,任何時候都必須自覺嚴格遵守黨的各項紀律。百年紀律建設實踐表明,一分部署還要九分落實。制定制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抓落實,九分氣力要花在這上面。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紀律觀,加強紀律教育,增強黨員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時刻繃緊紀律規矩這根弦,做遵守紀律的模范。同時,要加大紀律監督執行,各級黨組織要履行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和維護黨的紀律,各級紀檢機關要強化紀律審查工作力度,嚴格用黨章黨規黨紀去檢查黨員的行為,依紀進行監督執紀問責,切實維護紀律的剛性、嚴肅性。
必須充分發揮各級紀律檢查機關的作用。紀律檢查機關對嚴明黨的紀律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紀律建設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百年來,黨的紀律檢查機構歷經存廢之變,并非一帆風順。百年紀律建設實踐表明,加強紀律檢查機構建設,黨的紀律就能得到很好執行,黨和國家事業健康發展就有了可靠保證;缺乏專門的機構保障紀律執行,紀律建設缺乏持續穩定有效的保障,很容易犯各種“左”或右的錯誤,黨和國家事業就會遇到重大困難和挫折。必須根據形勢任務需要,不斷深入推進紀律檢查體制改革,不斷完善紀律檢查機構領導體制,為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提供制度機制保障。
(執筆:蔣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