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中美AV一中文字慕,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黨群建設

THE CONSTRUCTION OF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黨群建設 ? 專題聚焦

【黨史學習】井岡山時期黨的政治建設探索

2021-09-23 閱讀次數:1816 新聞作者:《群眾》2021年第16期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新的征程上,我們要牢記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道理,增強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井岡山時期黨的政治建設,為鍛造無產階級先進政黨和新型人民軍隊提供了有力保證。

明確黨和軍隊的政治屬性

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建立一支黨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前提、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保障。

毛澤東在領導創建人民軍隊的過程中,在政治工作上進行了偉大創造,逐步形成了政治建軍思想。針對紅四軍黨內流寇主義、單純軍事觀點、顛倒政治和軍事關系等偏離政治方向的突出問題,他精辟指出,“軍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務的工具之一”,“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他強調“是政治領導軍事,而不是軍事領導政治”,從而厘清了軍事與政治的關系,明確了軍隊的政治功能和政治目標;他還主張要“加緊官兵的政治訓練”,“從教育上提高黨內的政治水平,肅清單純軍事觀點的理論根源”。這些論述為加強軍隊的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科學論斷的源頭。

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鞏固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三灣改編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確立“支部建在連上”原則和實行黨代表制度。部隊的一切重大問題,均由黨組織集體討論決定,“黨指揮槍”的原則得到了組織上的保證。古田會議決議指出,黨要成為部隊的“領導中樞”,實行政治委員制度。軍事機關的一切命令,政治委員須副署。

貫徹黨內請示與匯報要求。盡管當時黨內請示報告制度尚未形成,但中央規定各根據地要定期匯報工作。毛澤東1928年11月所著的《井岡山的斗爭》就是其代表紅四軍前委寫給中央的報告,全面總結了當地實際情況并提出了要請示和解決的問題。

實施巡視制度。《湘贛邊界各縣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決議案》規定:“特委縣委都需有四個以上的巡視員,經常指導下級工作,幫助各級黨部改造。”正是巡視制度的有效落實,才使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設能及時地了解中央的最新方針政策,從制度上保證了對根據地各縣區鄉工作的指導。同時,通過巡視員使井岡山的斗爭經驗得以向全國各地廣泛傳播。

注重黨內思想教育

黨的政治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通過黨內思想教育,堅定黨員干部的政治信念。井岡山時期,毛澤東主張要從教育上提高黨內的政治水平。

堅定革命必勝的政治信念。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后,針對當時黨內一些人關于“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毛澤東著眼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特點,撰寫《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等光輝著作,論證了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并發展的主客觀條件,闡明黨和革命的前途。

通過教育培訓開展政治訓練。舉辦多期黨團訓練班,進行形勢教育、階級教育、黨性教育和黨的基本理論教育。毛澤東、彭德懷、陳毅等利用戰爭空隙,親自給戰士們上課。通過集合講話、話劇表演、歌謠傳唱、標語認字、談心活動、互相討論等形式,全面提高廣大黨員干部和戰士的思想政治素質。

突出黨員的政治標準

正確的路線政策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井岡山時期,我們黨在革命斗爭實踐中培養了大量干部,為開創根據地建設和黨的建設的新局面打下了組織基礎。

嚴把入黨關口,突出政治條件。嚴加限制黨員成分,發展和吸收工農優秀分子入黨,在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增加工人和貧農的比例。1929年12月通過的古田會議決議明確了入黨的五項條件,即“政治觀念沒有錯誤的(包括階級覺悟);忠實;有犧牲精神,能積極工作;沒有發洋財的觀念;不吃鴉片、不賭博”,明確將“政治觀念沒有錯誤”作為入黨的首要條件。如政治觀念錯誤、吃食鴉片、發洋財及賭博等,屢戒不改的,不論干部及非干部,一律清除出黨。

嚴明政治紀律和規矩

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井岡山時期,黨和紅軍制定并執行嚴格的紀律,專門成立了紀律檢查組,負責檢查全軍對紀律的執行情況,并按規定對違紀人員進行處理。黨的紀律和規矩中,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第一位的。毛澤東擬定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第一條就是“一切行動聽指揮”,講的就是政治紀律。這一時期確立的“黨指揮槍”的原則,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中國共產黨最為重要的政治規矩之一。

古田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次立規矩的重要會議。古田會議決議強調“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對黨組織的決議,全體黨員必須無條件執行。少數不同意見可以保留,也可以通過黨組織反映,但前提是必須服從。古田會議立下的一系列規矩,促進了紅四軍的團結統一和黨內政治生活的健康發展。

密切聯系群眾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和發展的重要法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把“做群眾工作”作為三大任務之一,肩負著“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的重大任務。帶領人民群眾建立工農兵政府,打土豪分田地,頒布井岡山土地法。毛澤東、朱德帶頭挑糧上山,“官兵民”過著“有衣同穿、有飯同食”“有鹽同咸,無鹽同淡”的生活。井岡山民眾義無反顧地投入編草鞋、挖草藥、熬硝鹽、辦被服廠和軍械廠等革命斗爭中,黨、紅軍和群眾筑成了共同對敵的“真正的銅墻鐵壁”。黃洋界保衛戰以少勝多、永新圍困以不足一個團兵力將十一個團的敵軍困在縣城附近二十五天,這些都是在廣大群眾支援掩護下取得的。井岡山地區至今傳唱著《映山紅》《十送紅軍》等體現融洽和諧軍民關系、黨群關系的民歌。

井岡山時期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光輝一頁,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民主革命勝利之路,而且在黨的政治建設上開展了具有首創意義的探索與實踐。回顧并總結這些成就與經驗,對于新時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提高黨的政治建設科學化水平,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