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中美AV一中文字慕,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黨群建設

THE CONSTRUCTION OF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黨群建設 ? 專題聚焦

【黨史百年·重要論述】10月2日

2021-10-02 閱讀次數:1851 新聞作者: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

1953年10月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聽取陳云關于糧食問題的報告。報告指出:在糧食問題上必須處理好四種關系,即國家與農民的關系,國家與消費者的關系,國家與商人的關系,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的關系。處理好這些關系最好的辦法是在農村實行征購、在城市實行配售,嚴格管制私商,在堅持統一管理的前提下調整內部關系。會上,鄧小平建議將農業稅秋征推遲一個月,征與購同時進行。

毛澤東在會上作結論,表示贊成陳云的報告和鄧小平的建議。結論指出:農民有自發性和盲目性的一面。他們正處在由個體經濟到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過渡時期。我們經濟的主體是國營經濟,它有兩個翅膀即兩翼,一翼是國家資本主義(對私人資本主義的改造),一翼是互助合作、糧食征購(對農民的改造)。有人要摸農村的“底”,農村的“底”有六條:(一)小農經濟。(二)百分之十左右的缺糧戶。(三)每年兩千萬到四千萬災民。(四)百分之十左右的落后鄉。(五)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農民歡欣鼓舞、擁護政府。(六)互助合作。農村將來進一步的發展,基本上是靠第六條。對農民實行糧食征購制,主要依靠黨員,他們是鄉村干部和農民中的積極分子。關于配售問題。不叫配售也可以,可叫計劃供應。征購、搞私商、統一管理勢在必行,配售問題看來也勢在必行。他還委托鄧小平到全國糧食會議上講話,囑咐講糧食征購一定要聯系過渡時期總路線去講。

1984年10月2日

鄧小平會見參加國慶活動的楊振寧等六十多位外籍華人科學家時談到城市改革問題指出:不久要開十二屆三中全會,會議的主題是城市改革。如果說開拓新局面是從農業開始,這次則是全面改革,包括工業、商業、科技、教育等,范圍很廣。改革是很迫切的。因為農村政策見效,農民好起來了,如果城市不進行改革,就會妨礙農村繼續前進,城市也滿足不了占我國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農民的需要。城市改革要有更大的勇氣。農村改革說明,城市改革不但必要,而且相信會成功。這就可以保證我國到本世紀末實現翻兩番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