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在“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部分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出系統部署,為建設科技強國提供了科學指引。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7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效保證了我國始終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展現出顯著政治優勢”,“實踐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好制度,是能夠有效凝聚全體人民力量一道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好制度”。
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新質生產力擺脫了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質生產力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改革的主體。改革是為了人民,改革的力量源自人民,改革的成果要由人民來共享。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重大原則,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文化傳承發展呈現出新的氣象、開創了新的局面,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偉大的實踐孕育偉大的思想,偉大的思想引領偉大的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六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序言中強調,“這批教材集中反映了新時代的創新成果,展示了我們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各級干部要學好用好教材,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