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將“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置于“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的首要位置,既突出了以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牽引地位,又彰顯了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以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復興偉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積累寶貴經驗和堅定必勝信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找到順應能源大勢之道,提出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能源保障基礎不斷夯實,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為世界能源安全和能源發展轉型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脈在人民,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所以成功,根本在于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才能獲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治理好我們這樣的大黨大國,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至關重要,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至關重要。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推進自我革命“九個以”的實踐要求,其中“以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為根本保證”是首要的、根本的一條,在“九個以”中起著打頭和管總的作用,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進文化數字化,讓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經濟發展增動能增效益、為旅游休閑增內涵增魅力、為城鄉社會增正氣增活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進行專題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科技現代化在中國式現代化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以“四個重大轉變”深刻總結了新時代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充分彰顯了高水平保護對于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撐作用與戰略意義。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創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并細化了“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任務,強調“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