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民主生活會上強調指出,要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前進動力。深入學習領會習主席重要指示的政治考量和時代意蘊,切實從理論與實踐上回答和解決好這一重大命題,對我們黨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在新起點上深入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生命線”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對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的高度概括和科學總結。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把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其中,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奠定了堅實思想基礎,充分彰顯了“生命線”的強大威力。
考察和評價一個國家的制度是否科學、是否先進,一個重要方面是看其如何應對危機、應對效果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為,中國做出了強大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應。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中國展現的領導力和政治意愿值得其他國家學習。中國抗疫故事彰顯了中國制度的威力,讓國際社會對中國制度有了新的認識。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脫貧攻堅取得的成績,深刻分析了脫貧攻堅面臨的形勢,明確提出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進一步堅定了全黨全社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決心。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科學分析、正確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取得最后勝利。
當前,我國面臨復雜多變的安全和發展環境,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這些風險和挑戰,既包括國內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社會風險,也包括國際經濟、政治、軍事風險,還包括來自自然界的風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始終是我們須臾不可放松的大事。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制度起到基礎性、關鍵性作用。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善于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沖擊。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事關統攬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以及制度建設、反腐敗斗爭始終,以政治上的加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引領帶動黨的建設質量全面提高。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系統總結和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13個顯著優勢,其中在總結思想文化方面的優勢時,明確提出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如何認識和理解這一優勢?這一優勢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更好發揮這一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學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我們從來認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應該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歷史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分。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態度,指出了把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顯著優勢鞏固好發揮好的基本要求。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打贏脫貧攻堅戰,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2020年是收官之年。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的鄭重承諾,更是向全世界的莊嚴宣示。盡管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帶來了較大的沖擊,但是在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的同時,如期實現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的偉大目標任務,中國有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這一重要部署,彰顯了我們黨強烈的為民情懷和使命擔當,體現了兌現承諾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眼下,脫貧攻堅到了一鼓作氣、決戰決勝的關鍵節點。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科學研判當前形勢,進一步補齊短板不足、激發內生動力、強化責任意識,凝心聚力、一鼓作氣、攻堅克難,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