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并將其列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制度建設的首要內容,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總結黨的意識形態工作歷史經驗而得出的科學結論,為做好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和宣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實踐指南。
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歷史總是要前進的,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歷史的研究學習,強調“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同新時代我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豐富實踐聯系起來,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深化認識中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只有把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與“四史”學習聯系起來,結合學、打通學、融會學,才能讓思想與時代同行,才能辨明時代發展方向,擔起時代賦予的使命,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以自覺行動干出一番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事業。
長江黃河奔騰不息,神州大地物換星移。5000年、180年、100年、70年、40年、8年……在滾滾向前的時間軸上,這些節點訴說著中華民族的世事滄桑和苦難輝煌。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邃的歷史眼光鮮明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是人類制度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長期奮斗、接續探索,為實現“中國之治”而不懈努力。
弘揚艱苦奮斗精神,是一個老話題,但隨著實踐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艱苦奮斗的精神內涵也在不斷拓展和豐富。習主席寄語新時代青年,強調要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前進姿態,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奮勇搏擊。學習領會習主席重要指示,在對艱苦奮斗的理解和把握上,必須適應新形勢、新使命、新任務的要求,在認識上求深化,在實踐中求拓展。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的倡導者和推動者,并基于不同時期致貧原因的多維性和時代性提出不同扶貧方略,走出了一條循序漸進的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新形勢新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工作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瞄準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創造性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我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偟膩砜?,新時代脫貧攻堅在理論和實踐等方面都作出了一系列創新性探索。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緊要關頭,在脫貧攻堅倒計時300天的時間節點,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體現了我們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堅定意志和必勝決心。疫情增加了脫貧攻堅難度,但不能阻擋我們如期實現全面脫貧的偉大目標。
擺脫貧困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反貧困是人類共同的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減貧事業的歷史高度,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廣東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愛國主義教育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綱要》部署要求,正本清源、守正創新,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不斷開創新局面,為廣東努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凝聚磅礴力量、鼓舞強大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