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黨領導人民經過近百年的不懈奮斗,今日之中國,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回首往昔,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戰勝無數艱難險阻,推進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觀照現實,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應對復雜多變環境,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消除絕對貧困的世界奇跡;展望未來,中國共產黨將領導人民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不斷邁進。歷史和實踐啟示我們: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就一定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黨的領導是我們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證 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近百年來,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推進理論創新,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始終秉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戴和支持;我們黨從最初只有幾十名黨員,發展成為擁有9000多萬名黨員、460多萬個基層組織的大黨。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引路人和主心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中華文明光輝燦爛,歷史上漢唐盛世可以說代表了當時世界經濟文化發展的先進水平。但從明清之際開始,中國卻日漸喪失了領先地位。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后,西方列強相繼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個又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從此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國力日弱。民族危急存亡之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懈追求并為之矢志奮斗的目標與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學習歷史與做好當前工作緊密結合,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智慧,堅定人民立場,扎實踐行初心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市平谷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將科學防治貫穿疫情防控的全過程,準確把握形勢變化,因時因勢精準施策,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動權,始終保持“零病例”,守護了北京一方凈土。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脫貧攻堅取得的決定性成就,深刻分析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挑戰,對加強黨對脫貧攻堅的領導、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提出明確要求,指出“我們在脫貧攻堅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明了方向路徑、提供了根本遵循。
隨著“四史”學習教育的推進,如何講清“四史”之間內容上的區別、邏輯上的關聯,如何講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歷史方位的時代內涵,如何在新場景中用新的語境講好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使命?關鍵是從學理上搞清楚、弄明白“四史”學習教育的主線,確保學習教育活動不跑偏、不走樣。
15年前,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首次提出并闡釋了“紅船精神”,闡述了“紅船精神”是黨的先進性之源和革命精神之源。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湖革命紀念館深情地指出:“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
任何一個理論體系的背后,都是以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基礎的。正如馬克思主義整個理論體系是以實踐為基礎的新世界觀作為基石一樣,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是建立在堅實的哲學基礎之上的。如果不能夠整體地、系統地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就不能真正領悟其精髓要義。注重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哲學基礎的整體性把握,著力研究作為理論整體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綜合性的創造性運用和創新性發展,對于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消除貧困事關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是世界性難題。中國脫貧攻堅的成功經驗可以為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提供啟示和參考。向世界講好脫貧攻堅的中國故事,讓中國減貧經驗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推進人類的反貧困進程,既是世界的期待,也是中國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