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中美AV一中文字慕,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黨群建設

THE CONSTRUCTION OF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黨群建設 ? 專題聚焦

構建兩大共同體推進治理現代化

閱讀次數:3178 新聞作者:解放日報


從“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到“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進一步構成了人與人類、人與自然的兩大理論維度,形塑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大格局、大情懷。

命運共同體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領導人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立于當下,回顧過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顯著優勢。

其中,在國內政治層面,具有“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顯著優勢”;在對外事務層面,具有“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的顯著優勢”。

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加上亞洲命運共同體,是從人與人、人與人類關系的角度出發,妥善化解民族國家利益關系矛盾、重新塑造世界秩序新格局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后,中國從古代“家天下”歷史被動進入近現代世界社會。這個西方主導的世界基本格局以民族國家為單位,且往往以單一民族國家為本位,越來越趨向碎片化、民粹化。其奉行的社會規則,是以自由、平等、博愛的“普世價值”以及生存競爭、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二者互為表里、差別對待。這種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在創造巨大的勞動生產率和社會文明進步同時,也帶來了血腥的掠奪侵略、殘酷的殖民統治以及兩次世界大戰、無數次局部戰爭。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共同體,尊奉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共存共榮的價值理念。千百年來,歷經風雨戰爭、苦難曲折,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近代百余年來,在不斷抗爭列強的侵略、壓迫和侮辱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結成民族統一戰線,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偉大的飛躍。

中國人愛好和平、崇尚文明,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發展起來的中國,不會走國強必霸的西方老路。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2015年3月,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響亮發出了“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

可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外部環境與條件,也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大格局、大情懷之所在。

生命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例如,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啟動長江、黃河生態保護計劃,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實踐證明,自然生態是相克相生、相互依存的生命系統。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

人靠自然界生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當人類選擇以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為主要特征的發展道路時,也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攫取,會打破地球生態系統原有的循環和平衡,造成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殃及人類自身,必須予以重視和反思。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立于當下、面向未來,強調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這是從人與自然關系的角度,為中華民族的長治久安創設更加美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條件。

如果說從“天人合一”到“民胞物與”,為中華民族此前幾千年發展提供了基本價值遵循,那么“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必將為中華民族此后數千年永續發展提供有力指引。

總之,兩大理論維度,關乎空間與時間,見證格局與情懷,呵護人類發展的共同命運,呵護自然生態綠色發展的生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