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領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根本保證
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歷史充分證明,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優勢。這個結論,從規律上揭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地位和核心作用的重大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共產黨提出來的,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關鍵在黨。”在黨領導人民不懈奮斗的行動邏輯中,決勝全面小康關鍵在黨,這是鄧小平同志關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論斷的現實演繹。以堅持黨的領導落實好“在黨”這個關鍵,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就有成功獲勝的保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和人民的事業,事關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從根本上說,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不是追求共產黨的執政業績,而是為了體現并滿足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執政訴求。這是決勝全面小康關鍵在黨的道理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決于全體中國人民齊心合力,堅持黨的領導是凝聚黨心民心的關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通過黨的領導實現全黨全國人民團結一致的共同奮斗。
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必須靠黨的領導來把握正確方向。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在賦予小康社會以現代化的涵義時就明確指出,中國的現代化前面有“社會主義”的限定詞。這就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曾形象地說,“我國發展航船要抵達全面小康社會的彼岸”,需要“中國共產黨為這艘巨輪掌好舵”。他還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提高黨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政策、推進改革的能力,為發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中國人民需要和期待建成的全面小康社會,沒有黨的有力領導,就會擱淺拋錨,甚至偏離正確的航向。
全面小康社會能不能如期建成,檢驗黨的領導是不是有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我們黨要帶領人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這場考試的繼續。”中國共產黨在近百年實踐中,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考試已經以滿分而結束,領導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而奮斗的考試還在過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長期執政考試中的一道大題目,只有以黨的領導為決勝全面小康提供根本保證,才能交上“趕考”的出色答卷。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創新實踐
改革開放后,“小康社會”概念就日益深入人心,成為中國人民憧憬現代化的期待。20世紀末,經過全黨全國人民的努力,我們完成了實現總體小康目標的任務。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并以全面小康社會愿景的初步描繪提出了具體要求和任務。時間一年年過去,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一步步前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在不斷取得成績的積累中夯實了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意味著黨和國家事業走到新的建設階段。十八大報告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修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提法的變化標志著奮戰全面小康社會進入倒計時。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該年底,他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六年時間”,要抓緊落實各項任務。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宣告,“現在,這個時跨本世紀頭20年的奮斗歷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氣向終點線沖刺的歷史時刻”,我們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決定性階段”“向終點線沖刺”“決勝階段”這些提法,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迫的時間感和強烈的責任心。
決勝全面小康的實踐創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深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實踐要求,豐富了全面小康的內涵。黨中央確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樹立了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提供了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思想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小康,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領域”,“全面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發展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等等。這些重要論述為決勝全面小康的新時代創新實踐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黨中央為決勝全面小康謀劃發展戰略,開創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新局面。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黨中央形成“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戰略目標,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戰略舉措,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創新發展。黨中央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在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中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把決戰脫貧作為攻堅戰役,以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為目標,采取了一系列精準扶貧的有力措施,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部署落到實處。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為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制定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推廣河長制、湖長制,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號召建設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推動綠色生產方式發展,賦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山更清、水更綠、天更藍的高遠意境。決勝全面小康的新時代創新實踐取得的顯著成就,使全體中國人民對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充滿了期待、堅定了信心、增強了動力。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使命更加艱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硬仗,因為這是我們黨對全體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是立下的軍令狀。越到接近成功的時候,越要保持謹慎,沖刺決勝全面小康,全黨全國人民必須加足馬力,勇往直前。
事實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始終處于空前嚴峻的形勢之下,容不得我們有絲毫的懈怠。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正在發生著全球治理中最具現代性的文明再造。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背景,一方面使我國具備過去難以想象的良好發展條件,另一方面也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尤其是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決勝全面小康增加了極大的困難。黨領導全國人民在應對這場重大危機中顯示的決心和力量表明,嚴重的疫情阻擋不了決勝全面小康的前進步伐。
黨中央在領導決勝全面小康的奮斗中,一直保持著強烈的憂患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肩負艱巨的使命,我們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國際國內不發生大的波折,經過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應該可以如期實現。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扛不住風險,戰勝不了挑戰,奮斗目標就實現不了。我們黨要領導人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必須提高化解風險的能力,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對于我們黨來說,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使命十分艱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輝煌成就為中國人民帶來享受美好生活的實實在在的利益,全面小康社會不是掛在墻上觀賞的圖畫,而是可體驗、能感受得到的現實。決勝全面小康,既要有國民生產總值、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公共設施建設經費投入等數據的增長展示,又要有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明顯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所要建成的全面小康社會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社會,必須“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人民滿意為標準,決勝全面小康要以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為目標,任務依然很繁重。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可以等到的,輕輕松松建不成全面小康社會,敲鑼打鼓迎不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必須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落實到決勝全面小康的實際行動中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切忌空談,不可做任何形式主義的文章,不能有任何打折扣的敷衍。全體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必須勇于擔當、敢于作為,發揚釘釘子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干,一鼓作氣向決勝全面小康的終點線沖刺,才能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最終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