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中美AV一中文字慕,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黨群建設

THE CONSTRUCTION OF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黨群建設 ? 專題聚焦

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的信心何來

閱讀次數:3320 新聞作者:學習時報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給脫貧攻堅造成困難,但這是短期可控、能夠克服的,不會影響脫貧攻堅整體進程,不會改變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前進態勢。我國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擁有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科學的理論指導、穩定的政策保障、堅強的領導力量和組織保證,起決定作用的基礎性條件沒有改變。這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所在、實力所在、根基所在。

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沒有變

經濟發展是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新中國成立后的30年里,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中國經濟獨立自主的、持續的發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質技術基礎。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經濟騰飛的大門,經過40多年快速發展,中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總體規模躍升全球第一,成為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我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開放型經濟體制逐步健全。與此同時,我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建成了包括養老、醫療、低保、住房在內的世界最大社會保障體系,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改善。經濟社會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既是我們成功抗擊疫情的客觀物質基礎,也是決勝脫貧攻堅、決戰全面小康的先決條件。龐大的經濟總量規模、完備的產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強大韌性和抗沖擊能力;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豐富的人力資本、龐大消費群體和巨大內需潛力,使我國具備經濟恢復和振興的有利條件。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沖擊是階段性、暫時性的,不會改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不會改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和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前進態勢,更不會改變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所具有的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質。

從全國形勢看,當前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于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事實證明,我國擁有雄厚物質技術基礎和強大供給能力、適應能力、修復能力,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變。我們有條件、有能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升,進一步夯實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物質基礎。

科學的理論指導和有力的政策保障沒有變

馬克思的反貧困理論為中國共產黨認識貧困問題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立場,指明了消除貧困的根本路徑和方向。因歷史條件所限,對于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后,如何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未作理論分析,以往世界社會主義實踐中也無現成模式,需要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進行艱辛的實踐摸索和理論探索。中國扶貧脫貧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成為中國特色扶貧實踐和扶貧理論不斷發展創新的現實動力源泉。在艱苦的扶貧脫貧過程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提升了貧困治理能力,極大地推進了中國扶貧事業。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深刻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扶貧工作的戰略目標、基本方略、總體格局、實踐路徑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大大深化了中國共產黨對貧困問題的認識,把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推向了新的高度。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所闡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反貧困理論,內涵豐富、思想深刻、邏輯嚴密,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理論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深刻總結了中國共產黨扶貧理論與實踐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強調農村貧困問題是制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提出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強調扶貧要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提出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真正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怎么退等問題;強調堅持黨對脫貧攻堅的領導,提出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落實好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強調發揮制度優勢凝聚強大合力,提出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強調尊重貧困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提出激發內生動力、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強調確保實現高質量脫貧,提出實施最嚴格考核評估,脫貧成效要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等等。這些重要思想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和強烈的問題指向,為我們在國內國際的嚴峻挑戰和重重壓力下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理論支撐和科學的行動指南。

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黨中央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深化扶貧領域改革,創新扶貧體制機制,建立了脫貧攻堅政策體系,政策供給和要素投入不斷強化,扶貧領域很多“老大難”問題都有了針對性措施。充足的政策保障、資金支持和穩定的工作力量,為扶貧脫貧注入了信心動力、創造了有利條件。2012年以來,我國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不會變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消除貧困是無產階級解放的應有之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是徹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無產階級政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確立了為天下勞苦大眾謀幸福的目標。建黨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初心不變、矢志不渝,為消除貧困、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進行艱苦卓絕的探索與奮斗。新中國成立后近30年歲月里,中國共產黨對國家貧困問題高度重視,使中國盡快擺脫貧困的想法十分迫切。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努力,我們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高位推進脫貧攻堅,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意志堅決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以盡銳出戰、迎難而上的斗志取得了脫貧攻堅決定性成就。

突如其來的疫情增加了困難,黨中央一如既往對脫貧攻堅緊抓不放、響鼓重槌。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緊要關頭,黨中央盡早動員、盡早部署,召開了脫貧攻堅第七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指出,實現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鄭重承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各級黨委(黨組)一定要履職盡責、不辱使命;強調落實掛牌督戰、保持政策穩定、加強扶貧領域作風能力建設、發揮宣傳輿論作用等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再次表明我們黨踐行初心使命、兌現承諾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不會因為一場疫情就改變和動搖。

脫貧攻堅已經到了一鼓作氣的總攻時刻,這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要深刻認識到如期實現脫貧攻堅任務所具備的各方面有利條件,深刻認識到完成這一目標所具備的充分物質技術基礎、有力思想指引、堅強政治保障和強大精神動力,堅定信心決心、善于化危為機,以決戰決勝的姿態、扎實有效的舉措,克服疫情影響,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