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這是黨中央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新部署、新目標、新定位、新舉措,為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動力,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一次把黨的政治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并強調“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凸顯黨的政治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這是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重大創新,意義重大而深遠。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這是黨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對于我國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對于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對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國家一定要有正確的戰略選擇,我國是個大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制造業水平,不能脫實向虛。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同志關于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的戰略思想,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總體要求和戰略部署,加快建設制造強國,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率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是我們黨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主線的新定位、新要求,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堅定決心和歷史擔當。我們要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準確把握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切實增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自覺性和使命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所強調的,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而為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構筑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