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中國新聞網9月7日報道 關于新能源的種種話題,近期一直廣受關注。其中,煤炭儲量居世界前列的中國正式成為煤炭凈進口國,尤其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以往預言般的能源危機已然并不遙遠。
有道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那么檢視一下新能源,尤其是風力、光伏與生物質能的發展現狀,誰能最先助常規能源一臂之力?
風電:領跑要解后顧之憂
種種跡象表明,作為新能源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開發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風電目前站在了領跑的位置。
“從市場角度來說,風力發電肯定先走一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這是由市場和技術成熟度所決定的。“目前風能發電的技術較成熟,規模也較大。”
<
人民網9月6日報道 新能源規劃最終定名為《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目前,該規劃經過多次修改和完善,已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審批,上報國務院。
這份正在審批的發展規劃中,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非常規天然氣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的規劃;也包括對傳統能源的升級變革,比如潔凈煤,智能電網、車用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等具體實施路徑、發展規模以及重大政策舉措等的部署規劃。
有分析人士樂觀認為,制造大量溫室氣體的煤炭將要逐步退出能源舞臺,這是我國實現產業結構轉型以及節能減排的必然結果。
不過,這種樂觀分析與當前中國能源結構的實際情況顯然還有差距。傳統一次能源煤炭的清潔利用也被寫入了此次《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
“近年來,我國一次能源消費年均增長
新能源產業被視為“后金融危機時代”拉動經濟增長的“催化劑”。不過,即便是這種籠罩了新興戰略產業、高科技環保產業、可再生可持續等各種“光環”的產業,也需要在克服投資泡沫、產能過剩等“虛熱”癥狀之后,才會真正健康發展起來。
中國光伏產業是新能源發展的一個縮影。雖然它還沒有完全從過去幾年超速增長的慣性中實現“軟著陸”,但這個行業正逐漸從狂熱和激情中冷靜下來,以一種更理性的姿態規劃未來。
真泡沫還是假泡沫
一般人很難想到,用于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多晶硅生產竟會與傳統鋼鐵業一樣,被國務院“點名”為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去年年中,一直呈現狂飆突進光伏產業得到首個“黃牌警告”。國家發改委隨后專門出臺規劃文件,指出光伏產業應控制產
昨天記者從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了解到,電監會開始在全國全面摸底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發電并網情況。盡管國家規定對可再生能源要全額購買,但在用電峰谷時段,大量風機棄風停轉一直是風電領域的難題。
此次調查主要涉及全國風電、光伏發電工程項目建設總體情況,尤其是2009年1月~12月和2010年1月~6月期間,風電和光伏發電工程已并網發電設施受電網因素影響而未能上網的電量。
? “2015年國內非化石能源將達4.7億噸標煤,約占能源消費總量11.5%。其中,水電2.8億噸標煤、核電0.9億噸標煤、其他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為1億噸標煤。”?
9月5日,國務院參事、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徐錠明在“2011中國清潔燃料高峰論壇”上首次透露了“十二五”能源規劃的量化指標。?
在能源政策約束下,煤炭在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有望下降。?
按照初定發展目標,2015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所占比例將由2010年的70.9%下降到63.6%,減少7.3個百分點。?
能源消費增速下降1個百分點?
2015年,化石能源消費總量為36.3億
7月份,我國煤炭資源保持穩定較快增長,煤炭市場電煤需求明顯減少,供需形勢呈整體寬松局面;進口量環比繼續增長,出口量也有小幅回升,市場價格緊隨國內市場供需變化,整體呈現出高位小幅陰跌的行情。
資源穩定增長
據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測算,7月份我國煤炭生產量完成31600萬噸,同比增長12.3%,1~7月份我國煤炭生產累計約完成21.2億噸,同比增長13.5%。1~7月份我國煤炭累計新增資源總量約為22億噸,同比增長12.5%。
煤炭進口方面,受到國際、國內煤價的影響,進口量連續6個月環比逐月遞增。五六月份我國煤炭當月進口量已超過去年同期,7月份我國煤炭進
中電聯網站8月31日報道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于近日發布2010年上半年電力可靠性指標。
指標顯示:2010年上半年,全國主要發電企業發電機組、輸變電設施和城市用戶供電可靠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主要可靠性指標穩中有升。
一、發電機組可靠性
2010年上半年,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集團公司、各主要地方電力投資公司火電機組等效可用系數為91.82%,同比提高0.07個百分點;臺年平均非計劃停運次數和時間分別為0.51次和38.42小時,比去年同期分別上升0.11次和19.71小時。機組臺年平均利用小時為5333.40小時,同比提高682.89小時。
2010年上半年,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集團公司、長江電力等
國家發改委8月30日宣布,決定在保持現有銷售電價總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主要利用電煤價格下降騰出的電價空間,適當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脫硝電價標準,新增除塵電價,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鼓勵燃煤發電企業進行脫硝、除塵改造,改善大氣質量。
我國銷售電價是怎么分類的,未來電價分類將如何調整?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擬用5年左右的時間,將銷售電價由現行主要依據行業、用途分為七類,逐步過渡到主要以用電負荷特性為主分為三類,建立結構清晰、比價合理、繁簡適當的銷售電價分類結構體系。
現行銷售電價分類過細
有人說,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復雜的電價分類體系,此話雖略夸張,但也形象。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的這位負責人介紹,我國銷售電價體系是從計劃經濟時代沿革而來,主要以行業、用電用途為主進行分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2013年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通知》(簡稱《通知》)要求,2013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以上,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2%、2.5%、3%,促進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目前經濟形式利于實現目標
當前節能減排的形勢嚴峻,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艱巨。
“一是節能減排目標完成進度滯后,要實現“十二五”目標任務,后三年年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需降低3.84%,比前兩年平均降幅高1.03個百分點,氮氧化物平均降幅需達到4%以上。二是今年以來,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增長加快,能耗強度下降速度放緩,污染物排放增量壓力加大。”國家發改委方面表示,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