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12月15日,北京市發改委召開“十二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該規劃是我市首次編制的關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和產業發展的規劃,具有鮮明的開創性。會上,我委能源處處長高新宇介紹了規劃編制的背景、主要內容和重要創新。并就太陽能利用、新能源惠及民生等問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一、關于規劃編制的背景和主要特色
(一)“十二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是順應新時期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下編制的規劃。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各發達國家競相搶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先機的大背景下,大力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重要載體,是優化首都能源結構、搶占新一輪國際競爭戰略制高點的重大舉措,對于增強首都創新能力、培育未來經濟戰略支撐、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都具
走過6年立法之路、歷經兩次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2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獲表決通過,并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據了解,環境保護稅法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要求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第一部單行稅法,也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
環境保護稅法全文5章、28條,分別為總則、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稅收減免、征收管理、附則。
環境保護稅法的總體思路是由“費”改“稅”,即按照“稅負平移”原則,實現排污費制度向環保稅制度的平穩轉移。法案將“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寫入立法宗旨,明確“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納稅人,確定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分資源區降低光伏電站、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和海上風電標桿電價不作調整。
通知規定,2017年1月1日之后,一類至三類資源區新建光伏電站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65元、0.75元、0.85元,比2016年電價每千瓦時下調0.15元、0.13元、0.13元。同時明確,今后光伏標桿電價根據成本變化情況每年調整一次。2018年1月1日之后,一類至四類資源區新核準建設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40元、0.45元、0.49元、0.57元,比2016~2017年電價每千瓦時降低7分、5分、5分、3分。
通知規定,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和海上風電標桿電價不作調整。同時,為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形成價格的作用,通知鼓勵各地繼續通過招標
國家發改委近日通知,決定自26日起,在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業內人士認為,這標志著醞釀已久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破冰。
改變定價方法
通知明確了改革試點總體思路:一是將現行以成本加成為主的定價方法改為按“市場凈回值”方法定價,選取計價基準點和可替代能源品種,建立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調整機制。二是以計價基準點價格為基礎,綜合考慮天然氣主體流向和管輸費用,確定各省(區、市)天然氣門站價格。三是對天然氣門站價格實行動態調整,根據可替代能源價格變化情況每年調整一次,并逐步過渡到每半年或者按季度調整。四是放開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出廠價格,實行市場調節。
&nb
中新網12月23日電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今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在講話時強調,“十二五”時期,中央企業要堅持科學發展道路,繼續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促進央企做優做大。
張德江表示,中央企業肩負著光榮的歷史使命,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骨干作用、表率作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為支撐,以產業產品結構調整為關鍵,以加強企業黨的建設、班子建設、人才建設為保障,做強做優做大,實現發展質的新飛躍,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張德江指出,“十一五”時期,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企業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進一步
■規劃編制歷時兩年半,是國家能源局成立三年來發布的首部規劃,也是我國歷史上首部能源科技規劃
■規劃提出建立重大技術研究、重大技術裝備、重大示范工程及技術創新平臺的“四位一體”國家能源科技創新體系
■規劃確定19個能源應用技術和工程示范重大專項及其技術路線圖,規劃了37項重大技術研究、24項重大技術裝備、34項重大示范工程和36個技術創新平臺
日前,本報記者獨家獲悉,國家能源局組織編制的《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2011-2015)》(以下簡稱《規劃》)已于日前正式發布。這是國家能源局成立三年來發布的第一部規劃,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能源科技規劃。據介紹,《規劃》由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組織局內各專業司及能源領域200多名專家,歷時兩年半完成。
新疆東部的鄯善縣沙爾湖特大煤田前期勘探工作日前基本結束,探明儲量達892億噸,單個煤田儲量位居亞洲第一。
沙爾湖煤田勘探開發工作始于2006年。該煤田勘探開發指揮部副總指揮魏成介紹說,煤田預測資源量上千億噸,經過勘探專家多年深入勘探,7家勘探單位目前探明該區域儲煤量為892億噸,其中單一煤層最大厚度達217米,平均煤層厚度130米。
新疆是中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區,2010年煤炭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由于遠離內地市場,運輸成本高,當地官方提出以煤電、煤化工等形式實現轉化,然后通過輸電線路供應外部市場的發展戰略,新疆東部的鄯善縣地緣優勢明顯。
魏成表示,這一區域煤質很好,約七成具備露天開采條件,另外該區域煤炭具有低硫、低磷、
國家能源局網站18日刊發該局局長吳新雄撰寫的文章指出,要創新審批聽證制度。對于煤炭、電力、油氣、核電、新能源、科技等能源領域重大項目、重大資金審批,要定期召開審批聽證會,確保行政權力依法依規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