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進一步強調,“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是人類在迎接挑戰中不斷發展進步的成果,自古至今,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與崛起,都以文化的創新和文明的進步為基礎與先導。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準確把握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我國社會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趨勢,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統謀劃和部署。
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黨中央正式提出并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這是一個重大決策,在黨的理論創新進程中具有重大意義,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習近平文化思想之所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并成為“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是因為它在根本上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價值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干事創業一定要樹立正確政績觀”“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等。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開會議指出:“要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契機,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
日前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充分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理論成果在體系化、學理化方面日益完善,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注入了強大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進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是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途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豐富拓展并不斷體系化、學理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