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將“以鍛造堅強組織、建設過硬隊伍為重要著力點”作為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實踐要求之一。如何理解鍛造堅強組織、建設過硬隊伍對于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意義?新征程上,如何在鍛造堅強組織、建設過硬隊伍上持續發力,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就此專訪了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原副院長、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劉靖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就需要有管總的目標,也要回答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樣的整體結果這個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既深刻明確了改革的鮮明性質和根本任務,有力回答了新形勢下改革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向什么目標前進等方向性問題,又突出了工作的重點和總抓手,對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具有綱舉目張的重要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變革。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首次提出“堅持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今年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在“開展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的目標任務中,突出強調培育弘揚生態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不得法則事倍功半甚至產生負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提出要把“如何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精神狀態”作為大黨必須解決的六個難題之一,強調讓愿擔當、敢擔當、善擔當蔚然成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重要論述,體系完備、內涵深刻,鮮明樹起干部擔當作為的評價標準,推動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工作有標可量、有標可循、有標可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改進工作作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做起,以黨的作風建設開啟黨的建設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作風建設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建構了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理論,引領我們黨克服了作風建設方面長期存在的一系列頑瘴痼疾,推動黨風建設實現根本性好轉,引領政風社風取得質的提升。
歷史行進到了2012年11月,隨著黨的十八大的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八大閉幕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國內考察,便選擇了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廣東;黨的十八大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個三中全會,便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為全會的主題。
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深厚的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塑造了黨的文化使命。恩格斯指出:“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根本使命就在于推翻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的統治,建立每一個人都能自由全面發展的“聯合體”,這一使命自然包括文化層面的內容,因此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伊始便自覺肩負起了特定的文化使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蘊著黨的文化使命。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教育、科技、人才越來越多地體現在生產力諸要素之中,共同支撐引領著新質生產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