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務,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并闡述了“兩個結合”“六個必須堅持”等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為繼續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刻把握黨的理論創新的辯證邏輯,堅持好、運用好“兩個結合”“六個必須堅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要在物質上強,更要在精神上強。精神上強,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中華民族在磨難中成長、從艱難中奮起,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離不開強大精神力量的推動。
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法治篇”,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能力和水平,直接關系我們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出版社、學習出版社聯合出版的《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問答》(下文簡稱《問答》),共分7個板塊、59個問題,以問答體的形式全面系統、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為何學習貫徹、學習貫徹什么以及如何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三大問題,是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更加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輔助讀物。
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上,中國歷史研究院建筑似鼎如尊,氣勢恢宏。成立中國歷史研究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在中國史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院內的中國考古博物館,先后參觀文明起源和宅茲中國專題展,了解新石器時代和夏商周時期重大考古發現,并不時詢問相關研究工作進展。隨后,總書記察看了中國歷史研究院部分館藏珍貴古籍和文獻檔案,并在中國歷史研究院科研工作成果展前聽取了有關情況匯報。總書記強調,認識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感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離不開考古學。要實施好“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做好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闡釋。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學思想,就是要全面學習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系統掌握這一思想的基本觀點、科學體系,把握好這一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不斷增進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學到手,自覺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各項工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并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高質量發展,更好承擔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在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五個重大關系,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這一關系的重要論述不僅包含著深刻的辯證思維與實踐要求,也為我們深入思考邁上新臺階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引。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將“堅持發揚斗爭精神”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牢牢把握的五個重大原則之一。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重要方法論。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保持戰略清醒,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以敢于斗爭的戰略氣度、善于斗爭的戰略舉措,奮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新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大時代課題,突出全面從嚴治黨這個主題主線,提出一系列管黨治黨、興黨強黨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指引我們黨成功開辟了百年大黨自我革命新境界。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必須全面把握“十三個堅持”。